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人组时、人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出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中的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50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急救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取急救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评价家兔急性脑出血针刺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治疗组10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每隔24h针刺一次,分别于造模后2h、3d和7d行PWI检查,观察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并记录相应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2h即可观察到脑灌注损伤改变,针刺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血肿周围及对侧血流灌注的改善更加明显,即不同时间点MTT较模型对照组缩短、rCBF较模型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1,P〈O.01)。结论:PWI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干预家兔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研究针刺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机制的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预见性护理结合优质护理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临床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 院确诊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患者共 80 例,经随机分组后,开展对比性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9 年 5 月~2020 年 8 月)。院内治疗期间,对照组(n=40) 行优质护理,观察组(n=40 )行预见性护理结合优质护理。比较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恢复差 异。结果:院内治疗 3 日时,两组 NIHSS、MESSS、GCS 及血肿体积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 3 周时, 观察组 NIHSS[(11.05?.35)分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设计产后出血集束化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我院10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共50例;2017年8—12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基于循证研究的集束化护理,共52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后,患者寒战、焦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抢救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研究的产后出血集束化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均见子宫器质性病变问题,常见患者存在宫颈内膜炎、宫颈息肉等方面病情。已经绝经的患者内膜癌变率偏高,未绝经患者则多见其处于增殖期及分泌期内膜,内膜癌变率相当偏低。本文就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为题,做出临床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转归情况。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08例急性胃出血患者,两组患者均行内镜手术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4例。对照组择期手术,观察组行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44%,高于对照组的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恶心、呕血、便血及腹部灼烧感改善时间分别为 [( 2.45±0.34) d、( 1.98±0.37) d、( 2.26±0.44) d、( 1.65±0.88) d],较对照组的 [( 4.56±0.54) d、( 3.98±0.61) d、( 3.19±0.56) d、( 2.98±0.14) 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时间为( 2.76±0.61) d、住院时间为( 6.63±1.20) d,短于对照组的( 4.97±1.54) d、( 8.65±2.5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胃出血患者应用急诊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迅速控制出血,缓解疾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5年 8月至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内脏大出血患者 5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 n=25)和急诊介入栓塞组( n=2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情况、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栓塞组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 92.0%( 23/25)显著高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72.0%( 18/25)( P<0.05),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4.0%( 1/25)、 8.0%( 2/25)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 16.0%( 4/25)、 24.0%( 6/25)( P<0.05)。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外科手术治疗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体筛查我院消化内科在2018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就诊的胃溃疡出血患者110例,抓阄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组均55例。一般组给予四联疗法干预,治疗组联合消化内镜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一般组患者创面再出血7例(12.73%)、复发胃溃疡4例(7.27%)高于治疗组创面再出血2例(3.64%)、复发胃溃疡1例(1.82%),一般组幽门螺杆菌(HP)根治43例(78.18%)低于治疗组HP根治52例(94.55%);一般组的总治疗有效率78.18%低于治疗组的96.36%(P<0.05)。结论 在治疗胃溃疡出血病症时,应用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利,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ultrasonography,TVS)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行TVS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供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VS能有效地诊断子宫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萎缩性子宫内膜厚度最薄<5mm,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与萎缩性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血流最丰富,RI最低<0.4,萎缩性子宫内膜无彩色血流.结论:TVS能有效地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宫内膜病变,可作为其首选的常规检查及子宫内膜癌的最佳筛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