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慢阻肺采用噻托溴铵加多索茶碱治疗,观察两种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的慢阻肺 10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和二组,分别采用噻托溴铵加多索茶碱治疗和单独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 1)一组和二组治疗有效率对比中,一组为 96.07%,二组为 74.47%,( x2=18.413,p=0.000),结果有差异。( 2)一组和二组治疗后 FEV1、 FVC指标对比中,一组分别为 4.85±0.97( L/S)、 2.84±0.45( L),二组分别为 3.21±0.84( L/S)、 2.20±0.35( L),( t=8.04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慢阻肺治疗过程中使用噻托溴铵加多索茶碱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简介:青少年甲状腺癌在许多方面与成人相似,但其临床表现、恶性风险及长期预后存在着特殊性。多数青少年甲状腺癌属于分化良好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且生存时间比成人长。甲状腺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指导以及术后随访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作为青少年甲状腺癌筛查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技术。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价值。方法:收集115例经MRI证实的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作为实验组,均除外小脑及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选择同期无颅内疾病且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的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运用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4个参数评估全脑灌注改变。结果:实验组诊断出45例CCD,且4个参数图谱发现CCD的比率为MMT>TTP>CBF>CBV。对照组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诊断脑梗死后CCD,且MTT对于发现CCD最敏感。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US-GFNAC)检查过程中,针尖与结节移动状态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40例,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恶性组患者80例,良性组患者60例,记录各结节的一般参数,包括结节大小(长径、短径)和部位(上极、中极、下极)。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甲状腺US-GFNAC检查。在US-GFNAC检查过程中,测量针尖移动距离(D1)、结节移动距离(D2)、针尖在结节中相对移动距离(D3),分析结节移动状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D3与结节大小和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D2、D3与结节良恶性显著相关(P〈0.05);D1与良恶性结节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D2增大,D3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D2、D3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951、0.938。结论:在US-GFNAC检查过程中,甲状腺结节移动状态与结节的良恶性存在相关性,可通过结节移动特征辅助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简介:目前对中风的影像学研究重点已从对疾病的诊断转向急性发作后预后情况的评估。本文对中风后交叉性小脑功能联系不能(CCD)的MRI研究进展,以及与缺血性中风的影像学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实现了无胶片的电子化医学图像的管理,解决了迅速增加的医学影像的存储、传送、检索和使用问题;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为计算机辅助诊断敞开了大门;并可接入远程医疗系统实现远程会诊;分布式医学图像数据库便于实现医学数据共享,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诊断水平.PACS系统的建立对医学图像的管理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方便工作、科研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胸膜与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胸膜SFT的CT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胸膜外SFT。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膜SFT和13例胸膜外SFT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边界及强化方式等,运用三维重建测量两组病变的全肿瘤强化程度并绘制强化直方图,比较两组病变以上指标的差异并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胸膜SFT病灶最大径2.6~13.7cm,胸膜外SFT为3.8~12.4cm,两组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胸膜SFT中8例(36.4%)轻度均匀强化、11例(50.0%)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13.6%)明显不均匀强化;胸膜外SFT中,7例(53.8%)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46.2%)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强化程度与大小无明确相关关系。胸膜SFT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胸膜外SFT,但强化直方图的平均偏度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镜下,SFT由比例不同的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组成,间质胶原纤维丰富伴分支状血管。结论胸膜SFT与胸膜外SFT的CT征象除强化程度外无明显区别,可认为胸膜SFT的诊断标准总体上适用于胸膜外SFT。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特征、病理基础、诊断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0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半月板损伤234例,表现为三角形的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的高信号;关节软骨损伤142例,表现为关节面线形低信号影内出现点条状高信号或连续性中断;韧带损伤者224例,表现为条带状低信号影增粗、边缘呈波浪状或连续性中断,内可出现高信号,中断处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组织充填;隐匿性骨折55例,表现为受累骨端内出现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MRI在诊断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及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优越性,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与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实践性极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从行业调研、历届毕业生调研、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教学资源库的建立4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以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需求的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