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5 个结果
  • 简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的应用,为肿瘤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显像技术。随着近年来PET-CT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消化道肿瘤的核医学影像诊断有了全新的发展。目前,PET显像广泛使用的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可浓聚于代谢旺盛的组织,包括肿瘤。存活的肿瘤组织主动摄取这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物,而坏死组织则不能。应用这一特性,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消化道肿瘤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估18F-FDGPET/CT在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的18F-FDGPET/CT检查资料,并与其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36例患者中,经18F-FDGPET/CT发现原发灶者共85例,其中79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灶,另有6例证实为假阳性。51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未找到原发灶,其中3例在随访中证实为假阴性,其余48例在随后的随访中仍未发现原发灶。利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8.9%,符合率为93.4%。有79例患者找到了原发病灶,检出率为58.1%(79/136)。结论:应用18F-FDGPET/CT寻找多发性骨转移瘤的原发灶有一定临床价值,对制定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骨转移瘤 原发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心理安慰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所接收的188例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按照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单一组,各组患者分别为94例。单一组仅采取常规护理的模式,综合组则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心理安慰护理的模式,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综合组的检查满意度、重复检查率、检查合格率以及检查配合度。结果综合组的检查满意度88例(93.62%)显著高于单一组70例(74.47%),综合组的重复检查率、检查合格率以及检查配合度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心理安慰的护理模式,能够在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检查合格率。

  • 标签: 精细化护理干预 心理安慰 肿瘤患者 PET-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ulmonaryneoplasms)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50例。A组应用6时相检测方法(A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B组应用10时相检测方法(B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心理疗养措施,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患者的PET/CT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和疗养效果。结果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与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采集时相多要比采集时相少的成功率高,A组采集方法适合不同的年龄段,B组采集方法适合小于50岁年龄段的人群;两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均较为显著。结论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有不同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不同年龄 不同采集时相 肺部肿瘤 PET/CT四维显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各种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的关系,为CT机成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计算H31S、STD+算法下,层厚10mm、240mAs水平下,不同管电压的噪声水平;层厚10mm、管电压120kV条件下,不同管电流水平下的噪声水平;管电流240mAs、管电压130kV条件下,不同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分别在不同算法情况下的低对比分辨率;在模型上外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测算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模块图像质量,3名医师独立评价。结果不同算法、电压、电流、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存在差异;低对比度分辨力与管电流和曝光时间乘积存在相关性;随着电流的下降,在同一大小的模块主观评分逐渐下降,同一电流下,随着模块减小,主观评分逐渐下降。结论CT机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存在相关性,管电压、管电流对信噪比等图像指标影响较显著,在实际校验中也应考虑算法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 标签: CT机 技术参数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经手术病理确诊,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35)和乙组(n=35),甲组采用CT诊断,乙组采用增强CT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乙组,乙组最小种植病灶及其宽度、长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临床诊断中,增强CT诊断准确率较CT诊断更高,定性更准确,可有效诊断出微小种植灶。

  • 标签: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CT CT增强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许多种疾病都需要采用CT增强扫描来做出诊断。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观察护理,检查后的宣教随访工作都要坚持有序进行。强调工作要有预见性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急危重症、可预防的工作,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点。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增强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与增强CT对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间已经被我院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腹腔肿瘤腹腔转移患者10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CT与增强CT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增强CT组诊断符合率为94.3%,显著高于CT组的60.4%(P<0.05),同时其最小种植灶、种植灶宽、种植灶长均显著优于CT组(P<0.05)。结论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灶方面,增强CT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但诊断准确率更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对小种植病灶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肿瘤 转移灶 增强CT
  • 简介:目的:分析肺结核CT误诊的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与策略。方法:收集22例与肺结核相关的CT误诊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结合其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误诊病例中8例肺结核分别被误诊为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转移瘤;14例其他疾病误诊为肺结核。结论:提高对肺结核影像表现新特征的认识、紧密结合临床,建立规范化检查程序,才能有效地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结核 肺/放射摄影术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过敏反应的处理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159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出现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副反应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有轻、中度不良反应者79例,重度反应1例,无1例死亡。结论:虽然非离子型造影剂的应用大大减少CT增强扫描时副反应的发生,检查前严格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对症处理,密切配合医生,确保检查安全顺利的完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护理
  • 简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1],其预后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肿瘤性病变已在国内外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随着影像技术进展,CT在胃癌诊断中已突破单一的"诊断+分期"模式,逐步形成涵盖精确、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术后并发症检测及随访为一体的影像学评价体系[2]。本文就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CT,

  • 标签: 胃癌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小肠CT灌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肠疾病患者50例,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各有25例患者,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所进行的常规CT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是小肠CT灌肠方法,对于两个组别患者所呈现出的诊断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诊断效果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两者的对比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切实有效的运用小肠CT灌肠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规避和克服常规CT以及小肠灌肠两者各自的缺陷,进一步有效融合两者的技术优点,趋利避害,对于内窥镜检查的侵入性比较小,对于患者造成的损害程度比较低,针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检查方法,这样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小肠CT灌肠 临床 应用价值
  • 简介:腹部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3.5%,以淋巴结受累最为多见,而实质脏器受累仅占15%-20%,其中又以泌尿系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脏[1]。肝脏结核(肝结核)既往曾被称为结核性肝炎、结核性炎性假瘤、结核性胆管炎、肝浆膜结核等,其影像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肝脏其他感染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多有重叠,诊断颇具挑战性[2-4]。本文着重就肝结核的CT及MRI表现作一论述,

  • 标签: 肝脏 结核病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cellcarcinoma,ACC)的CT特征,以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患者的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ACC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胰腺钩突2例,胰腺颈部1例,胰腺体部1例,胰腺尾部2例。病灶最大径为2.5-4.9cm,平均直径为4.0cm。3例肿瘤可见完整或不完整包膜。1例呈囊实性肿瘤,5例呈实性肿瘤;4例呈外生性生长,2例位于胰腺实质内。CT平扫图像显示,1例呈等低密度,5例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呈持续性强化。2例ACC引起胰腺实质萎缩,1例胰胆管扩张,2例脾动脉受侵,2例胰周淋巴结转移。所有ACC患者均未见钙化灶、出血及肝脏转移。结论:胰腺ACC多呈外生性生长,可有包膜,CT平扫时实性成分多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较少引起胰胆管扩张。上述CT征象结合实验室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的升高,有助于提高胰腺ACC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腺泡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A、CTAP及碘油CT联合应用对肝占位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油CT三种技术进行检查。结果经CTA、CTAP及碘油CT检查,明确诊断了7例以往诊断不明者;10例中,指导了3例外科及介入治疗,及时发现转移性病变1例。结论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油CT对肝占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A CTAP 碘油CT 肝占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CT灌注成像资料和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CBF水平高于患侧,MTT低于患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分期的CBV无明显差异,但Ⅰ期的CBF高于Ⅱ期,而Ⅰ期MTT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经比较,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适合临床进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3例患者在治疗前单纯采用CT平扫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另外23例在治疗前采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对比两组病情诊断结果与手术治疗后确认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CT平扫联合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有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疾病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平扫 CT血管成像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老年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胃黏膜下肿瘤(gastricsubmucosaltumors,SMTs)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MTs患者的CT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39例SMTs患者中,间质瘤(gastricstromaltumor,GST)19例,影像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肿块实性部分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至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17例GST长轴与胃壁垂直,14例表面覆盖完整黏膜,4例病变出现钙化,所有患者胃周未见肿大淋巴结;神经鞘瘤6例,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较少出血、坏死及囊变,仅2例患者病灶表面有小溃疡形成,增强后呈中度至明显强化,2例患者病灶周围出现肿大淋巴结;淋巴瘤8例,表现为范围较广的胃壁增厚而无梗阻,病灶长轴与胃壁平行,强化不明显,7例胃周出现肿大淋巴结;异位胰腺6例,表现为扁平状肿块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类似,1例见中央导管征。结论:SMTs病灶多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表现,CT检查及多平面重组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形状、大小、强化方式及胃腔内外情况等,对SMTs的诊断及鉴别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黏膜下肿瘤 计算机 X线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和分型以及诊断途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小细胞癌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理的观察和对照,分析诊断小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关系。结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和肺内肿块,是小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特征,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再配合经皮穿刺活检可以提高到90%以上。结论CT螺旋扫描配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小细胞癌确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小细胞 肺癌 CT表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