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血透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EE)、多形红斑(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 标签: 药疹 人类疱疹病毒-6 药物超敏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 标签: 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重症甲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4例重症甲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观察。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治愈3例,死亡1例,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4例均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抗生素、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论重症甲H1N1流感患者均合并有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应及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 标签: 流感 人/诊断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中共选择疑似乙肝患者121例参与试验,安排所有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将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后,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检测方式对其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对比研究,ECLIA和ELISA在检测HBsAg、HBsAb、HBeAg和HBcAb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ECLIA在检测HBeAb方面明显优于ELISA检测方式(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ECLIA和ELISA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ECLIA在HBeAb检测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护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FN-g、IL-2、IL-4、IL-10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g、IL-2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Th1/Th2型细胞因子
  • 简介: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为肠梗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8岁。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d于2010-09-1入院,2d前有进食不洁食物史,1d前出现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近2d未排气、排便。查体:急性痛苦病容,体型消瘦,四肢冰冷,呼吸急促,两肺呼吸音清,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 肠梗阻/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单纯肿瘤患者各50例,分别记为合并组和单一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合并组预后结局。对比合并组和单一组、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数据差异。结果合并组CD3+和单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前者CD4+、CD4+/CD8+和NK细胞均远低于后者(P<0.05),而前者CD8+远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预后良好者和预后不良者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合并HIV病毒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的紊乱,并且对预后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标签: 肿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确BV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例数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人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干预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经治疗之后总有效率分别63.3%显著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9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V感染的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感染几率,改善患儿日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EB病毒感染 阿昔洛韦 人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H1N1流感流行过程中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通过建立比较独立的发热门诊同时将工作的制度以及流程进一步完善,且加大对医护工作人员培训,进行较为规范的一种管理,对消毒隔离的措施进行严格的落实,同时做好医护工作人员具体的防护。结果所有的患者都主动愿意接受隔离观察,对医院的工作积极的配合,通过治疗之后都有效治愈且出院,此外,未出现院内感染事件,没有重症感染,未发现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结论在甲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发热门诊实施护理管理,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甲型H1N1 发热门诊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头颅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和中枢神经系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的MRI图像及临床资料探讨其特征性表现。结果:14例患者中出现结核瘤7例,病灶为多发性,弥漫性脑膜强化6例,病灶周围水肿5例,脑积水4例,占位效应2例,脑脓肿1例。结论:结核瘤伴弥漫性脑膜强化是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患者最显著的神经系统MRI表现,可伴或不伴周围水肿,其他影像学表现还包括脑积水、占位效应及脑脓肿。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甘利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个月。将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CD4+/CD8+指标及HBV-DNA反跳率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BV-DNA反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病的目的。

  • 标签: 拉米夫定 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高危感染患者中应用保妇康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高危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其意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不用药,只进行随访观察;研究组的45例患者应用保妇康凝胶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滴度下降>5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高危感染患者中应用保妇康凝胶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崇。

  • 标签: 保妇康凝胶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病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的患者行血清病原分,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50岁,其发病率为65.34%。甲型肝炎病例中82.13%的为11~40岁。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大于女性,约为女性的2倍。工人与干部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每年的2~4月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期。临床症状分中急性肝炎58例(67.45%),慢性肝炎25例(29.07%),重型肝炎1例(1.16%),肝炎肝硬化2例(2.32%)。结论经统计,甲病毒性肝炎较常见,急性肝炎是临床症状分中发病率最高的。预防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隔断传染途径,接种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病毒性 肝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用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HAD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良好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心理状态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退热时间、昏迷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指标可通过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大剂量 免疫球蛋白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系SMMC7721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探讨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肝癌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群体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将肝癌细胞按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44进行分离,分为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个群体,采用脂质体法将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NS-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SMMC7721转染前后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90、CD44的表达和细胞生长周期,检测细胞群体的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具肿瘤干细胞性质的肝癌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癌SMMC7721细胞分成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组亚群的细胞存在着异质性,4组亚群细胞中均有少数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其中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5%和1.8%,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为0.7%和0.5%。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后,4组亚群细胞克隆的形成率都显著下降。裸鼠成瘤实验提示,CD133+表型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CD133-表型细胞,CD133-CD44+亚群细胞成瘤能力最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转染NS-1后,CD133+群体细胞被明显抑制,由31.9%下降至6.3%,而CD90+和CD44+的表达未出现改变;转染NS-1后细胞S期百分率明显下降。结论:肝癌细胞表型为CD133+CD44+和CD133+CD44-亚群中富含肝癌干细胞,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基因NS-1的部分亚群SMMC7721细胞生长被抑制,提示其对肝癌细胞株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133+群体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 标签: 肝肿瘤 干细胞标志物 细小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的疗效方法拟用乙肝1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肝1号方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HBeAg及乙肝病毒HBV-DNA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4个疗程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清热利湿联合西药治疗,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方面,较单用西药治疗更为有利。

  • 标签: 乙肝1号方 慢性乙肝 湿热内蕴型
  • 简介:摘要总结了30例1糖尿病患儿行混合餐试验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试验前充分评估病情、做好心理护理、试验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试验后及时处理高血糖、警惕酮症酸中毒发生。

  • 标签: 儿童 糖尿病 1型 混合餐 试验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