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CaM)的最优条件。方法用重组人CaM、免抗CaM,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改善抗原因相化条件;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结果以pH7.40.01mol/L的PB为包被液,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4℃静置72h,CaM包被浓度为5-8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37℃60min,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结论建立的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可用于细胞内外CaM的定量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手法在规范TKA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15年2月成立品管圈,将现状把握期间的1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效果确认期间的21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TKA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同时对结局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TKA患者术后5天内中重度疼痛发生频率由实施前的5.63次/人降为实施后的2.62次/人,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从88.6%上升至94%,平均住院日由10.13天缩短为8.56天,住院费用(不含材料费)从31379.13元降低至29232.58元。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能够使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疼痛管理规范化,从而降低了TKA患者疼痛发生频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指标理的建立与运用对于提高血管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后)51例和对照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前)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96.08%>84.44%)相对更高(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率(3.98%<15.56%)相对更低(P<0.05)。结论基于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其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安全风险,帮助其快速、有效的恢复健康。
简介:医学检验、生物科学、卫生检验等专业的实验教学,由检验技术基础技能训练和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各专业的基础技能训练具有共同的特性,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建立不同专业检验技术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加强各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减少课程间技能训练项目重叠、遗漏现象。同时编写配套的标准化实验指导,建立一支规范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统一实验教学的手段、目标和要求。每一项目实训环节完成后,学生依据标准化实验指导进行自查,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考评,作为学生技能训练合格与否及熟练程度的依据。从个体到整体评价实验教学效果,指导下游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于ICU的探视制度。方法:实行限制式探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提供人性化的探视环境;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结果: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论:限制式探视制度,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值得实行推广。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血铅测定方法。方法:选择测定最佳条件,采用5%的4—甲基氢氧化铵做为一种新的稀释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铅。结果:本法的检出限为11pg,相对标准偏差为2.5%~4,4%,回收率为94%~99%。标准曲线在。0~100μg/L范围内线关系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好大量的日常样品检测,结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麻醉室接收的9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苏醒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之握拳、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研究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能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