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幽门螺杆菌运送基(传统运送基和改良运送基)运送标本的检出率。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的幽门螺杆菌运送基运送的胃黏膜标本分别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比较两者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改良的运送基运送的标本的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为44.44%,经普通运送基运送的阳性率为22.67%,对两者进行X_2检验得:X_2=4.083得P<0.05,两者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运送基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培养的阳性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运送基 尿素 细菌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改善。方法将在我院2010-2016年间212例在肝胆外科挂号治疗的肝病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胃镜检查和胃窦黏膜活检试纸法对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进行检测,对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监测。结果在我院212例慢性肝病患者之中,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后,阴性97例,比例为45.7%;阳性为115例,占据54.3%,我院对两者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慢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及时清除对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对于患者康复疗效明显。对于肝病的疗效控制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病 幽门螺杆菌 感染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以及炎症有关。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结直肠癌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关于幽门螺杆菌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梳理总结,同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理清思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癌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胃溃疡临床治疗中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溃疡临床治疗中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极大程度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48例HP阳性的溃疡病人,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0~63岁,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4例给予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14d;对照组患者24例,仅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治疗14d,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止治疗后0.5年和1年溃疡的累积复发率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0.5年和1年的HP根除率分别为58.3%(14/24)和33.3%(8/24),而对照组除2例外其余HP检查始终阳性,HP根除率为12.5%(3/24)。结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上具有副作用小、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治疗及临床效果评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采取胃黏膜保护剂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炎症水平,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时间,促进幽门螺杆菌转阴的时间,对促进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治疗效果 炎症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雷贝拉唑,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HP根除率、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嗳气、腹胀、反酸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经治疗后,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HP根除率为90.91%(50/55);(2)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后腹胀、反酸、嗳气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5例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出现1例味觉障碍,3例头晕,1例腹部不适,上述不良反应均在服药期间或停药后未经处理自行消失。结论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具有疗效佳、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标签: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幽门杆菌治疗方法,了解诊治现状。方法查阅与儿童幽门杆菌相关文献及资料,研究总结各种疗效,找出发病原因。结果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与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有关,而且可能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如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营养缺乏及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感染 流行病学 诊治现状
  • 简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抑癌基因p53水平下降,细胞因子IL-8,IL-18,TNF-а水平升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持续存在DNA损伤,从而失去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正常调控,影响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平衡,阻滞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促使胃癌的发生。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癌 P53 BCL-2/BAX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12月接收治疗的8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随机地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比兼顾转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平均积分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根除幽门螺杆菌组的症候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根除幽门螺杆菌组的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式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同时患者的治疗总费用较低,能够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根除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为基础的三联3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180例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6组,进行三联3d疗法。选用雷贝拉唑10mg、奥美拉唑20mg、泮托拉唑40mg,分别配伍克拉霉素500mg、呋喃唑酮100mg(3dRCF组、3dOCF组、3dPCF组)及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3dRAF组、3dOAF组、3dPAF组),均为2次/d口服。用药后30d复查胃镜、^14C呼气试验及病理检查,了解6组H.pylori根除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溃疡、糜烂愈合情况。结果:H.pylori根除率:ITT分析及PP分析3dRCF组、3dRAF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不良反应均少见。6组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均较好,P〉0.15。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短程3d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确定,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小,是有前途的根除H.pylori的方法。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药物疗法 苯咪唑类/治疗应用 奥美拉唑/治疗应用 亚砜类/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内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86例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按床位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根除率和相关症状积分比较。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H.pylori根除率和相关症状积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胃炎 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收治Hp感染胃溃疡患者90例,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接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和血清炎性因子均明显优于参照组f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Hp感染胃溃疡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雷贝拉唑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奥美拉唑联合四联疗法的27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雷贝拉唑联合四联疗法的27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3%)较比参照组(74.0%)更高,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研究组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将溃疡愈合时间缩短,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雷贝拉唑 幽门螺杆菌阳性 消化性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方式对于消化性溃疡病患的影响。方法于2015.05-2018.02时间段门诊就诊消化性溃疡病患中抽出100例进行用药研究,然后依据所用药物将病患均分为用药1组(50例)、用药2组(50例),其中用药1组病患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用药治疗,用药2组病患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用药治疗,研究2组用药效果和Hp的根除情况。结果用药1组和用药2组病患用药效果和Hp的根除情况均较好,2组结果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病患采取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用药治疗或者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用药治疗,可显著根除Hp,促进溃疡愈合,效果都较好。

  • 标签: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消化性溃疡 Hp根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6例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89.66%,低于观察组的100%,(P<0.05);对照组反酸、嗳气与腹痛胀气的症状评分都高于观察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6.89%VS5.16%),(P>0.05)。结论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可使溃疡面有效愈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四联疗法 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95%以上的十二指肠球溃疡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临床中应将清除幽门螺杆菌作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治疗原则,下文将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不同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相关学者有所帮助。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