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状况以及相应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进行临床。方法选取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的102儿童患者随机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在临床上面均采取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护理方法上却有所不同,对照组本组的51例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组本组的51例患儿则是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实施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与护理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临床专业对比。结果在进行护理与研究之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专业对比后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的患儿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对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收获的满意度高,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的有关内容,寻找有效的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80例患儿都进行临床干预护理,采用综合的护理方式,然后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护理干预之后,所有患儿的情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儿的血红蛋白量、血清铁以及铁蛋白含量都明显增加,并且差异显著(P<0.05),护理的有效性达到了93.9%。结论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MA)病例的骨髓中存在着病态造血。因此,不典型MA需要与难治性贫血(RA)进行鉴别。方法:收集近几年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MA和RA患者骨髓片,回顾性分析粒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病态造血情况。结果:MA的形态改变以巨幼变为主,并可见少许病态造血细胞,偶见多核幼红细胞、巨大幼红细胞、超巨大红细胞、双核粒细胞、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巨核细胞;RA的形态改变除巨幼样变外,易见多种病态造血细胞。结论:由于MA有病态造血(包括小巨核细胞、超巨大红细胞),故对于不典型病例,应要结合血清维生素B12、叶酸等检测,并应建议还要治疗后复查或定期随访复查骨髓,以免漏诊或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应用多糖铁胶囊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00例,均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维生素C和硫酸亚铁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100)与采用多糖铁胶囊即红源达治疗(观察组,n=100)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选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病例总有效率经测定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1%,具明显统计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MCV、Hb及RBC经检测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牙龈黑染、恶心和(或)上腹不适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用多糖铁胶囊治疗,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贫血症状,且具较高安全性,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营养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脑病科老年住院患者200例,对其营养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治疗情况,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200例患者接受调查,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50人,营养不良者91人,其中接受营养治疗患者44人。营养不良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接受营养治疗患者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有所改善,白蛋白改善不明显。结论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治疗率偏低,营养治疗对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
简介:Wernicke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且患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延误患者病情,增加病死率。因此,建立准确、快速的诊断思路对于WE患者十分重要。以下对我院收治的1例WE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探讨其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检验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准确性,探究联合检验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以供检验工作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20例、缺铁性贫血25例及进行常规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者均进行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CV(平均红细胞比容)、Hb(血红蛋白)、RBC(电泳红细胞)等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地贫MCV明显下降,且RBC水平下降幅度较缺铁性贫血患者大,采用联合检验的方式进行诊断灵敏性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准确性高达90%以上。结论在临床上对于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采用联合检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灵敏度,值得推广和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进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剂量铁剂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6例6个月-36个月确诊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铁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7.44%,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小剂量铁剂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治疗组。(P<0.01)。结论小剂量铁剂治疗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其疗效虽与常规量一样,但是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常规铁剂治疗,有望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选择6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以上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复合柠檬酸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为联合使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I和SF水平治疗前后,两组儿童治疗前水平类似,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同一时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糖酸亚铁和对缺铁性贫血儿童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的水平,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区敬老院群居老人的营养及健康状况。方法通过微型营养评定(MNA)问卷调查,结合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等,对1178名大连市区敬老院群居老人进行营养评估。结果MNA总分<23.5,属于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危状态;应用BMI评估,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100人(8.49%),肥胖检出率为479人(40.66%)。结论敬老院老年人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低下并存,必须加强营养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缺铁性贫血小儿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56)和实验组(n=56),参照组予以琥珀酸亚铁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代量食谱膳食指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参照组症状改善时间相比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缺铁性贫血给予科学合理膳食指导的方法进行治疗有利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