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中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MEL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颅脑磁共振是否产生新发卒中样病灶,将患者分为无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并根据首发癫痫的年龄分为癫痫首发年龄成年组(≥18岁)和癫痫首发未成年组(<18岁),探讨耐药性癫痫与首发症状及首发癫痫发作与新发卒中样病灶的关系。结果在进行行脑电图检查过程中,21例出现癫痫样放电,29例出现非特异性异常,其中新发卒中样病灶组的癫痫发作比例明显高于无新发卒中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的耐药性癫痫发作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癫痫在无新发卒中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AS的临床首发症状是癫痫样放电,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脑电波,癫痫首发年龄和新发卒中病灶是MELAS的主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癫痫部分性发作误诊为精神疾病32例的原因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因癫痫部分性发作于我院就诊误诊为精神疾病的32例患者。对32例患者于我院就诊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患者的误诊情况以及原因。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32例癫痫部分性发作误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中,其中12例患者为单纯部分性发作,20例患者为复杂部分性发作。32例患者中,多为复杂癫痫部分性发作被误诊精神疾病,主要原因是因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时的形式复杂多样化,并且具有部分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结论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误诊为精神疾病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原因是因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时的形式复杂多样化,并且具有部分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因此临床应加强对癫痫部分性发作的诊断能力,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氧自由基治疗对减少癫痫样放电以及癫痫发作频数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于该院接受癫痫治疗的患者1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至仅进行基础癫痫治疗的基础组与基础治疗联合抗氧自由基治疗的联合组各80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基础治疗组经12周持续抗癫痫治疗后患者控制癫痫发作总有效率仅为61.25%,其抗癫痫治疗效果远低于联合抗氧自由基治疗的92.5%,P<0.05。而在减少癫痫样放电的疗效上,基础、联合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7.5%,P<0.05。结论抗氧自由基联合基础抗癫痫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癫痫样放电以及癫痫发作频数,应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癫痫发作和发生意外伤害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8例癫痫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4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癫痫发作次数以及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癫痫发作率为11.76%,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29.41%(p<0.05),且研究组患者癫痫发作平均次数为(0.22±0.08)次,明显少于常规组(0.57±0.15)次(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为8.82%,明显低于常规组意外伤害几率29.41%(p<0.05)。结论为癫痫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癫痫发作率以及平均次数,同时在住院期间,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值得临床重视,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于癫痫患者磁共振检查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行磁共振检查4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这磁共振检查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检查成功率为86.4%,明显低于实验组的9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100%,明显高对照组的8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癫痫患者行磁共振检查中,显著提高了检查效果,保证图像质量,利于临床治疗,而且提高了护理满意率,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应用Orem自护理论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致残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6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开展对照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ADL)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意外较之对照组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护理中应用Orem自护理论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首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TIA组,其中TIA组120例,无TIA组438例;TIA组根据发作频度分为1次组、2~3次组和>3次组3个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3周时对各组进行ADL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TIA不同发作频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有TIA发作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72.5%(87/120)、73.3%(88/120)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3.3%(16/120)及Ⅱ级预后26.7%(32/120)中所占比例低于无TIA组23.5%(103/438)、38.4%(16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2~3次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90.6%(29/32)、96.9%(31/32)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1次组33.3%(2/6)、33.3%(2/6)及>3次组33.3%(2/6)、67.1%(55/82),在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Ⅱ级预后所占比例6.3%(2/32)、3.1%(1/32)、3.1%(1/32)低于无TIA组23.5%(103/438)、14.6(64/438)、38.4%(168/438)、1次组33.3%(2/6)、33.3%(2/6)、66.7%(4/6)及>3次组13.4%(11/82)、18.3%(15/82)、32.9%(2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吸烟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与预后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饮酒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且其具有一定的缺血耐受条件。对于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基因、蛋白等的一系列调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癫痫症状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50例癫痫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头颅CT、脑电图等手段收集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研究抗癫痫药物用于小儿癫痫的作用。结果引发小儿癫痫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也因个体存在差异,在所选取的50例小儿癫痫患者之中,共有42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疗有效率高达84%;药物联合治疗对癫痫病症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结论对小儿癫痫患者发病的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对于预后十分重要。尽管小儿癫痫患者所具有的临床特点及表征比较复杂,但若医学上能够提供持续的对症治疗,便能有效的控制、稳定其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拜阿斯匹林与阿托伐他汀结合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拜阿斯匹林与阿托伐他汀结合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斯匹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脑梗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有2例出现脑梗再发现象,再发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脑梗再发现象,再发率为16.67%。研究组患者的脑梗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脑梗再发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拜阿斯匹林与阿托伐他汀结合治疗脑梗患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只采用拜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脑梗患者的再发率,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邵阳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管理率以及相应治疗率,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方法按照多层随机选择邵阳市年龄大于18周岁的常住居民600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通过实验室测量居民的血糖水平,统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600例居民中,有90人患有糖尿病,其中有82人知晓自己患有此病,知晓率为91.1%;64例患者实施相关治疗,治疗率为71.1%,其中20例患者采用运动方案治疗,占总数的22.2%,30例患者控制饮食,占总数的33.3%,通过药物治疗患者68人,占总数的75.5%,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14.4%。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患病群体明显高于正常群体(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此外糖尿病血糖控制措施知晓率、相关并发症知晓率,患病群体也明显高于正常群体(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邵阳市居民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患者血糖控制、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均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难治性癫痫患儿睡眠脑电图的分析,探讨儿童难治性癫痫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及癫痫发作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对4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的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并结合临床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中脑电图背景广泛异常共36例(85.71%),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38例(90.47%),以NREMⅠ、Ⅱ期最多见。睡眠中全面性发作15例、多种发作类型14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2例均出现于NREM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患儿总睡眠时间、REM期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NREMⅠ、Ⅱ期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癫痫组患儿更多出现睡眠纺锤波出现不对称、减少或消失。结论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与睡眠时相有一定的关系。难治性癫痫患儿脑电图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癫痫发作也改变着睡眠结构,导致睡眠障碍,二者相互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调查研究以探讨脊柱外伤性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骨水泥成形术的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患者21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走访,计算各拟纳入的潜在危险因素(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数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患者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年龄40岁以上、BMI指数>28、多发骨折、骨水泥注入量>5cm、术中骨水泥椎间渗漏是导致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以获得最佳的愈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