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医学影像诊断设备是高端精密仪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维护保养是防止医学误诊的重要保证。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因此,按照标准对在用的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验检测是医院必须要做的常规工作。本文以CT举例,介绍CT的常用检测与校准装置、主要参数及其检测校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测量颈项透明层(NT)值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在我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269位高危胎儿畸形孕产妇,为这些调查对象进行B超NT值的检测,并对染色体、引产、分娩或尸检结果等展开详细记录,后为孕早期B超测量NT值对胎儿畸形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269位高危胎儿畸形调查对象中共有20位孕妇被检测出胎儿畸形,且胎儿产生畸形的概率为7.40%;而没有检测出胎儿畸形的调查对象中,B超值测量NT>2.5mm的孕妇总计13位,NT≤2.5mm者有236位;被检测出畸形胎儿的孕妇中,B超测量值NT>2.5mm的孕妇有15位,NT值≤2.5mm的孕妇有5位,认为不同NT测量值在孕妇的胎儿畸形检测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结论B超测量NT值在11至13周孕妇中的运用精确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医学界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两层分离切除法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到我院进行眼袋整形的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肌皮瓣法进行眼袋整形,实验组则采用两层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整形效果、术后复发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率、无瘢痕、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两层分离切除法进行眼袋整形,下眼脸平展程度良好,无瘢痕、患者满意度较高,复发率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3.0TMRI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50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3.0TMRI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T2加权成像(T2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2WI与DWI(T2WI-DWI)融合图像(b=1000s/mm2)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医师对T2WI-DWI融合图像的阅片一致性好(K=0.904),且在肌层浸润深度方面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3,P〈0.001)。T2WI-DWI融合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的判断明显优于T2WI、DCE、DWI图像(P均〈0.05)。T2WI-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判断均优于T2WI和DWI图像(P均〈0.05)。T2WI-DWI、DCE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97%、96%和100%、95%、95%,而两者判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2×10-3mm2/s,其与肿瘤侵犯肌层的深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P=0.32)。结论: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对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能提供准确信息。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均可作为优选序列来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的浸润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层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选115例,分别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其中,64层螺旋CT检查列为实验组,X线钡餐检查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溃疡出血诊断率、出血性胃炎诊断率、肿瘤诊断率均为100%,门脉高压诊断率为96.3%;对照组溃疡出血诊断率为80.39%,门脉高压出血诊断率为74.07%,出血性胃炎78.95%,肿瘤72.22%。实验组溃疡出血、门脉高压出血、出血性胃炎、肿瘤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辅助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早孕期颈项透明层厚度与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相关性,为早期产前筛查提供的重要指标。方法对1750例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于孕11-13周+6天均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NT值,对胎儿NT值增厚的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观察至出生。结果1750例孕妇中胎儿NT值>3.0mm者22例,筛查阳性率为1.3%,22例NT值>3.0mm者均进行染色体检测,染色体正常者为17例,其中8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中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伴有水囊瘤,2例伴有全身水肿,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隐性脊柱裂,其余9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至胎儿出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异常者为5例,1为Tuner综合征,2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的厚度测量是产前遗传学检查的重要指征之一,NT值增厚与对产前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V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6层螺旋CT扫描,在行CT血管成像(CTA),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成像(3D)与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AVM患者,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诊断出AVM38例,未见血管异常患者1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出的38例AVM患者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AVM患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且能准确判断AVM疾病分级,可为临床治疗AVM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在64层螺旋CT检查中采用护理干预后的实施成果。方法筛选出本院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把他们分成探究组A与探究组B各41例,探究组A实行传统护理,探究组B实行护理干预,对比其成果。结果将探究组A与探究组B患者检查时生理与心理的反应情况相比,探究组B患者心率加快与焦虑的出现率都比探究组A低,且屏气完成率比探究组A高,差异大(P<0.05);探究组A的护理满意度是87.8%,探究组B是97.6%,探究组B比探究组A高,对比差异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16层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均行多层螺旋CT16层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CT征象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16层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灵敏度为96.67%(29/30)、特异度为90.00%(9/10)、误诊率为10.00%(1/10)、漏诊率为3.33%(1/30);CT征象以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及完全梗阻为主,共63处,其中中心性21处(33.33%)、偏心性27处(42.86%)、附壁性8处(12.70%)完全梗阻7处(11.11%)。结论多层螺旋CT16层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可作为早期诊治肺动脉栓塞的依据,降低漏诊误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甲状腺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对甲状旁腺的临床护理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方法对2015年1月至10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125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分析主要将患者的不同手术方式作为依据,评价手术完成之后患者的血清PTH、血钙水平、甲状旁腺功能水平。结果术后出现一过性低血钙5例,其中2例为甲状腺全切除,3例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而单侧甲状腺叶切除,及甲状腺肿块切除无低血钙发生。结论在本次研究对象的治疗过程中我科采用2015年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共识的手术方法,使得甲状旁腺术中损伤,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临床工作的有很好的指导效果。可见这种手术理念和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的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使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部分膀胱切除手术,对照组13例患者接受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复发,术后复发率是30%,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9.4个月;对照组共有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是38.5%,对照组组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8.7个月。两组术后的无瘤生存率情况为,观察组1年生存24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3年生存16例,对照组6例,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使用保留膀胱手术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高,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图像测量妊娠晚期(孕32~40周)瘢痕子宫及正常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结果子宫前壁下段全层厚度>3mm组比全层厚度≤3mm组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厚度>3mm组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用量较全层厚度≤3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对临床医生选择分娩方式、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妊娠安全性并减少瘢痕子宫孕妇发生子宫破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