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87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小肠切除吻合术有5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有29例,肠粘连松解术有7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梗阻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4例,其中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35例;3例无效,其中死亡1例;术后短期内炎性肠梗阻3例,经抗炎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均好转;肠瘘2例,给予治疗1~3个月后,自行愈合1例。结论经短暂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结核性肠梗阻患者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宜简单、直接,不宜过多追求手术彻底性,需重视围手术期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成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成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成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修复中应用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35例接受可塑纤维桩修复的对照组和35例接受预成纤维桩修复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34例,修复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修复成功28例,修复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评分(95.39±2.74)分高于对照组的(75.67±3.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修复成功率及修复满意度更佳,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84颗)口腔修复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8例(42颗)和对照组38例(42颗),对照组患者采用铸造金属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所需时间(62.13±16.72)min,短于对照组的(104.50±25.64)min,观察组患者修复成功率97.37%,高于对照组68.42%,并发症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26.32%,治疗满意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口腔修复患者,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修复效果良好,可提高修复成功率,缩短修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和认可,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应用于出生缺陷产前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60例出生缺陷新生儿,通过产前超声进行检查,对其超声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生缺陷检出率与孕周及产妇年龄存在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中,经产前超声取得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3.3%;不同孕周者在超声诊断出生缺陷准确率上不同,以孕18-24周者准确率最高;孕妇年龄≥35岁者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35岁的30.0%(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提供良好保障,出生缺陷诊断准确性较高,但仍有少数漏诊现象,必须要综合应用各种新技术,减少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处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修复牙体缺损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修复牙体缺损,实验组患者采取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研究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成功率高,具有高有效率及安全性,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6月~2017月9月我院经口腔修复的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取预成纤维桩材料治疗,B组采取可塑纤维桩材料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总体满意度、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结果A组修复有效率为91.51%,显著高于B组(78.95%);A组的总体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B组(81.43%);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B组(22.86%);A组单颗纤维桩修复时间平均为(72.49±16.82)min,明显低于B组(98.25±21.37)min(P<0.05)。结论应用预成纤维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胆结石患者心理、疼痛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92例急诊胆结石患者,遵循抽签原则随机分组,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46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量表HAMD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HAMA评分、HAMD评分、VA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胆结石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开放性Plion骨折患者用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关节外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对象来自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4年-2017年间收治确认开放性Plion骨折患者群体,随机于其中抽取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手段治疗,对患者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以归纳Plion开放性骨折患者用联合内外固定方案的病情改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于术后接受平均12个月时间随访。随访期间提示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估,优良率为77.8%;期间并无发生因手术而引发的严重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开放性Plion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切开内固定联合超关节外固定架两种手段联合固定可作为治疗开放性Plion骨折的主要手段,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质量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PVP治疗的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58个椎体),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采用可重复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结果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4%,术后一天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4±2.3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1.9±2.3)分、(2.3±1.8)分。结论PVP治疗成骨性椎体转移癌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疼痛性、成骨性椎体转移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材料在牙槽窝位点保护中成骨效应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对9只1岁大耳白家兔进行编号,按照编号奇偶数将其分成对照组(1号、2号、3号)、胶原蛋白膜组(4号、5号、6号)、明胶海绵组(7号、8号、9号)3个组别。拔出3组家兔下颌右侧切牙,对照组直接缝合,胶原蛋白膜组、明胶海绵组分别于牙槽窝内填充适宜尺寸的胶原蛋白膜、明胶海绵后缝合。术后8w处死。观察家兔拔牙窝恢复状况、牙槽窝相对骨密度、牙槽窝成骨效应。结果术后8w时,三组家兔拔牙窝均未见红肿或填塞材料外露,对照组1只兔子见局部轻微凹陷;对照组相对骨密度略低于胶原蛋白膜组、明胶海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家兔骨小梁成熟度偏低,牙槽窝多以脂肪组织填充;胶原蛋白膜组出现明显纤维性成骨现象,牙槽窝内见粗大骨小梁,且数量较多。明胶海绵组有新生骨形成,成骨细胞呈网格状,骨小梁粗大,成熟度较高。结论胶原蛋白膜、明胶海绵均可用于牙槽窝位点保护,改善成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