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和观察组(TACE介入治疗),每组34例。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进展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患者病情进展1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1.76%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LT、TBiL、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肝硬化后晚期肝癌的病患,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是否能对近期疗效起到提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记录在册的具有乙肝或慢性肝硬化病史的病例共80例,平均分配为40人一组,其中一组命名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另一组命名为综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以及配合微量化疗药物等方式施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病患的疼痛指数、karnofsky评分等在为期4周的研究活动中,是否有显著改善。结果经4周研究活动,常规组疼痛指数明显要高于综合组,且karnofsky评分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常规组karnofsky评分低于综合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结论从数据可直观看出,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综合组,对于肝硬化后期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常规组。而内科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患痛苦,值得业内同仁借鉴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116例进行分组研究,通过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8例单独采用改良FOLFOX方案治疗,治疗组58例采用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骨髓抑制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骨髓抑制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对提高晚期肝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案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终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肝癌患者疼痛及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终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好于参照组,焦虑与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其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较护理前有显著的效果,比参照组护理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晚期肝癌患者中使用临终综合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索拉非尼耐药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含奥沙利铂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索拉非尼耐药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索拉非尼持续治疗,该组患者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式进行治疗,该组患者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疾病进展期均比观察组短,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2.86%,组间比较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索拉非尼耐药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因此,该疗法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老年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肝胆外科接收并治疗的老年晚期肝癌患者中抽取的50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LT值、AST值以及TBIL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老年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复发概率低,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磁共振诊断,分析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得准确率为90.24%。MRI成像特点,边界较为清晰,病灶呈现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平扫信号以T1WⅠ为主,病灶内坏死处为低信号,出血部位为高信号;T2WⅠ为不均匀高信号,坏死部位显示较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组织得到明显强化,坏死组织无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肝癌的磁共振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充分反映肝癌病灶的相关特征,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叮嘱患者检查前空腹8h以上,检查时取平卧或侧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放在患者肝区,常规检查肝脏形态、大小,检测肝癌部位、大小、内部回声,检测肝癌部周边异常血流,门静脉及周围、肝动脉及分支血流形态、特点等,记录检查结果。结果本文70例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诊断为肝细胞癌,其中结节型40例,块状型20例,弥漫型10例。彩超检查结果为结节型40例,块状型18例,弥漫型8例,诊断符合率为94.3%。结论本文中,诊断符合率为94.3%,诊断符合率较高,可见彩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很大帮助,提高了超声检查对肝癌的诊断率。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且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弥漫结节性肝癌患者26例和18例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整理发现,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CT表现主要特点如下平扫或增强扫描时,肝脏各叶体积比例均明显异常,不成比例;平扫时,肝脏各叶呈现等密度或弥漫性低密度小结节,且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发现肝脏各部位病灶未出现明显强化或呈环状强化;对于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其CT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平扫时,肝脏各叶呈多发混杂密度结节影,且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均出现明显的环状强化,但最外层显示为低密度,并无明显强化,“牛眼征”和“门静脉瘤栓”患者依次为14例和2例。结论原发性弥漫结节型肝癌患者和多发结节型转移性肝癌患者CT表现均具备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通过联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测结果,有利于病症的鉴别和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发生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的病人3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A组和B组,再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用C组,实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三组的检查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A组的检测结果检测中内部以及周围的动脉的血供的情况增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病人的肝动脉的直径以及峰值的流速大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门静脉的流速小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将病人的血供以及流速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开腹肝癌切除术、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为肝细胞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66例肝细胞癌患者,综合手术方案不同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分为接受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的试验组。对比两组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组间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试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细胞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射频消融介入手术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介入手术治疗,即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与射频消融(RFA)联合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13例肝癌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达84.6%,出现2例并发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照组13例肝癌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达69.2%,出现6例并发症,2例获得有效处理。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提高肿瘤的完全坏死率,提高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出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