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一次性根充法和分次根充法的治疗成效。方法本次的66例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采取分次根充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探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成效为96.97%,相比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充法方式,可有效提升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疼痛、肿胀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髓炎应用一次性根充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在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牙髓炎患者中选出64例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给于一次性根充法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根管填充术,分次完成。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等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手术后的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差异小,疼痛程度差异小,结果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学院从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恢复时间更短,术后感染法生率更低,对比差异结果同样显著(P<0.05)。结论牙髓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充术治疗的效果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法症法生率低,很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性的浆液性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性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间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间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规范化抗凝治疗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及合作医院依从性较好的心房颤动患者共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100)和对照组(n=100)。治疗组采用华法林规范化抗凝治疗。对照组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天)和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1次/天)。所有的患者均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在死亡事件、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男性57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61±12.1岁,吸烟史有27名,高血压患者31名,冠心病患者14名。对照组男性60名,女性40名,平均年龄63±15.3岁,吸烟史29名,高血压病史33名,冠心病病史13名。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有2名患者发生死亡,3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11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对照组有1名患者发生死亡,11名患者发生栓塞事件,8名患者发生出血性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3)。而在死亡事件和栓塞事件中,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相比,规范化抗凝治疗有助于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栓塞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性根管术治疗急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确诊为急性牙髓炎的患者统计学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试验组使用一次性根充法,对照组使用传统根充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成功的患者有40例,成功率为93%,失败3例,失败率7%,术后阵痛5例(11.6%),对照组治疗成功33例,成功率77%,失败10例,失败率23%,术后阵痛10例(23%)。结论采用一次性根充治疗法对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缩短疗程,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该疗法值得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中一过性无症性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选取184例,根据动态心电图中有无一过性无症性ST-T改变分为两组。动态心电图中有一过性无症状性ST-T改变为研究组92例,另选择92例动态心电图无ST-T改变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发生的阳性率。结果动态心电图中存在一过性无症状ST-T改变的研究组92患者中冠状动脉阳性的75例,阳性率为81%;动态心电图中不存在一过性无症状性ST-T改变的对照组92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12例,阳性率为13%。研究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中发生的一过性无症状性ST-T改变对冠心病及冠心病无症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简介: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抗膜突蛋白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抗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抗C端膜突蛋白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抗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PCI术患者58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PCI术后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用华法林。综合分析两组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9%,和对照组的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3.4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CI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同时加用华法林抗凝,并不能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几率,但能提高其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抗精子抗体(anti-spermantibody,AsAb)产生与女性不孕不育的关系以及女性AsAb的产生与临床疾病关联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AsAb,分析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AsAb阳性率的差别;并进一步对女性不育不孕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初步探讨AsAb阳性形成的可能病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女性不育不孕患者血清AsAb-IgG、IgM和IgA阳性率增高(P<0.05);女性不育不孕组中,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患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盆腔炎和HPV感染患者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b产生与女性不育不孕有相关性,而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可能是导致女性体内产生AsAb的可能诱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上消化道出血86例作为对照。结果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出血患者与非服用药患者相比,抗血小板药物组年龄>60岁者占56.0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血小板药物组中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占65.1%,具有心脑血管病史患者占59.3%,均明显高于非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P<0.05)(分别为22.1%,24.51%)。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2.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心脑血管或消化性溃疡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导致抗血小板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阿司匹林,研究组2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这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阿司匹林,研究组2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这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血小板药致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86例因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出血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双联抗血小板组(43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消化道出血方式,内镜下表现的区别,分析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Hp感染率、胃镜特征的差异。结果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阿司匹林组和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比较(50.34±15.03vs59.32±11.33,P=0.002),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更高,有显著性差异;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双抗血小板组既往溃疡史更高(30.2%vs9.3%,P=0.015),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较多(30.2%vs4.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损伤,年龄、既往溃疡史,Hp感染和联合用药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出血和复合性溃疡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适充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超充治疗,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根管适充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咀嚼功能的响。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龈指数、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适充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效果理想,能提高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9月本院收治的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中途无一例脱落。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