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同理心现状水平。方法应用编译的Jefferson同理心量表对沈阳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29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同理心水平呈近似正态分布,参加过相关课程培训和职业满意度高的护理人员表现出更高的同理心水平。结论改善课程设置和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同理心水平。
简介:摘要心电学技术在历史上存在并发展了一百多年了,在这段时间之中,心电学从无到有,并一点一点积累先人研究得到的成果,经过无数位科学家的不懈坚持研究,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体系全面的心电学,当然,今天的心电学并不是说已经完美了,我们对于知识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心电学也有很多尚未攻克的难题,心电学也要与时俱进,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造福更多的患者。但是与此同时,医疗人员不能只知道相关机器的操作而没有理论知识,不知道心电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发展历程,对心电学知之甚少,我们应该熟知心电学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和延续心电学。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心电学的发展和分类以及心电学的重要性,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心电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收的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心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疾病,观察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的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ST-T改变、心肌酶谱异常人数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脑心同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简称风心病,反复发作可引起心肌和心脏瓣膜的严重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风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具有病史长,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我国一项32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显示1,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可见,在处理心血管疾病时,除了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体格检查及各项指标外,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性格特点、生活环境,评判其心理状态,从双心角度综合干预患者尤为必要2。双心护理是双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护士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干预。从两个方面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达到患者身体、心理的共治3。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8例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48例)和下壁心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的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的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心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心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下壁心梗组(P<0.05)。前壁心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心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心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心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的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的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心电信号(ECG)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心电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也不断地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心电信号分析系统中,影响心电自动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电信号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如随机噪声、基线漂移、肌电干扰以及工频干扰等。由于这些干扰与心电信号混叠,引起心电信号畸变,使整个心电信号波形模糊不清,并对心电各波段的正确识别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影响诊断结果。为了给医生提供清晰的心电图形,以提高分析和诊断的精确性,首先要对心电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使心电数据曲线平滑、特征点突出。因此,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对心电信号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梗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40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8.2%,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是94.2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是87.14%,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溶栓症的有6例,占8.57%,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溶栓症的有15例,占21.42%,观察组发生静脉溶栓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采取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45例(75.0%)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56例(93.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彩超指标LVEDD,LVEF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NT-proBNP水平也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可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研究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在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常规组。常规组(35例)接受常规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和奥沙利铂化疗,研究组(35例)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所有患者同时均接受放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分布与常规组数据经秩和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有效率远高于后者(P<0.05);研究组心脏损伤和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案,且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梗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常见临床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47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以及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有52例室性期前收缩,有20例房室传导阻滞,21例室性心动过速,20例心房颤动,34例窦性心动过缓,最终6例因恶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外,本研究证实恶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晨6时到中午12时这一时间段?结论通过分析患者所患心律失常类型采取合理用药并在高发时间段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治疗中益心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D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取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伍使用中药益心汤治疗的47例患者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X2=4.107,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指标值明显偏低,LVEF相对较高,心功能分级略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5.141,t=6.423,t=4.102,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伍应用中药益心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肯定,将中医疗法应用于该症治疗中旨在从整体上调节患者身体机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