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对VSMCs的细胞周期进行调控,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日益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对VSMCs细胞周期调控的相关研究。

  • 标签: 中药,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素受体家族在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平滑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体内实验,以低氧(10%O2)3周诱导建立小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分离肺动脉;体外实验,分别对小鼠源性和人源性的肺动脉平滑细胞进行低氧(1%O2)24h的诱导。提取相应组织或细胞的RNA,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不同前列腺素受体基因片段,并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无论是小鼠源性还是人源性的肺动脉平滑细胞中,前列腺素受体基因基础表达值均以血栓素A2受体TP和前列腺素E受体1(E-prostanoidreceptor1,EP1)为最高,EP2、EP3、EP4和前列腺素I2受体(IP)居中,前列腺素D1受体、前列腺素D2受体和前列腺素F2α受体最少。在低氧诱导后,小鼠肺动脉平滑细胞血栓素A2受体基因和EP3受体基因表达上调显著,而前列腺素D1受体、EP1和前列腺素I2受体则明显下调。结论:在低氧诱导下,前列腺素受体基因表达发生不同变化,对筛选不同前列腺素用于肺动脉高压的疗效研究和新药开发及探究其病理机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素受体 低氧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强化特征,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观察不同强化程度级别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以及不同强化程度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与新生血管的关系。结果显示低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均明显低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曲线下面积(AUC)和峰值强度(PI)均明显高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强化程度级别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峰值强度(PI)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可以有效观察和评价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特征,从而为斑块易损性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变化量化分析,为降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PEA)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8例(73眼)及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4例(68眼)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进行对比,将术后1d、1wk、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术后1周以超声时间(X1)、累积释放能量(X2)为自变量,超乳时间及累计释放能量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影响更明显(90.3%)。2.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要高于对照组。3.术后1d、1wk、1mo,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患者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超声时间、累积释放能量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更大,且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均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缺血性脑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小脑血管细胞瘤应用CT与MR影像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小脑血管细胞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CT与MR影像资料,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MR的准确性97.50%、灵敏度95.00%均高于CT,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MR特异性66.67%高于CT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与MR在小脑血管细胞瘤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但相比之下MR检查诊断的灵敏度高、漏诊率相对较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CT MR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优质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理心汤对实验性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111只雄性SD大鼠按比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以及理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建立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测量MDA、T-SOD、GSH-PX、ET、NO。结果理心汤可降低MDA含量,提高T-SOD和GSH-PX活性,降低ET、NO含量。结论理心汤的抗氧化、保护血管功能作用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机理。

  • 标签: 理心汤 动脉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尿酸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中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南昌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为软斑块组、硬斑块组、以及混合斑块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各组尿酸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软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为(290.5±16.3)umol/L,显著低于硬斑块组(363.2±19.5)umol/L和混合斑块组(325.8±15.2)umol/L。结论尿酸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本科2015年7月-2017年8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另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予以两组彩色超声检查,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超声可明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能为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超声检测 相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指标、血脂水平变化,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对照组除CRP外,与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经比较,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19.3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缩小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降低血脂水平,控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率为22.9%。两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1对象和方法本组50例,年龄45~75岁,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AU3PATNER线阵探头,频率7.5MHz,取样容积1~3mm,角度矫正60°之内,要求相对固定.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二维检测先作纵向扫查,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然后将探头转动90°作横向扫查,由下而上逐段进行.观察血管腔内回声,有无絮状物及硬化斑块,有无狭窄,内膜是否光滑,并以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于颈总动脉(相当于甲状腺上极水平及颈内动脉分叉水平2cm)处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之内径,于C5处测量椎动脉内径.并于相应处多普勒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后冻结图像,电脑分析测定,并照像及录像记录.观察测定的具体内容:①管壁厚度(mm);②管腔内径(mm);③有效管径;④斑块大小;⑤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s);⑥平均血流速度(m/s);⑦血流加速度(m/s2);⑧血流阻力指数;⑨搏动指数.各项参数均用电子尺测量,设定程序后自动显示屏幕上.

  • 标签: 颈部血管硬化性疾病 诊断 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评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有利于显著减少患者神经功能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理想治疗药物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丁苯酞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将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另外4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斑块发生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95.0%高于对照组45.0%,观察组硬斑和软斑的发生率分别为55.0%和20.0%,均高于对照组的25.0%和7.5%;两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满足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正相关,因此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后可反应患者脑梗死情况,便于临床及时实施治疗。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不同斑块类型的内造影剂的增强情况,观察超声增强斑块的超声增强部位,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来对斑块的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DE)和达峰时间(TTP)。结果显示软斑块共有31例,超声增强率为100%,混合斑块共有20例,超声增强率为90%,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增强斑块增强部位以肩部增强发生概率最高(69.4%),以尾部增强发生概率最低(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在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3.56±0.28)db/cm2,混合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1.77±0.12)db/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有效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对于斑块的易损性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运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名和肺部良性疾病者35例为对照者,分别检测三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对ROC曲线进行绘制,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和肺部良性疾病者相比,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2%、65%,最佳诊断临界值为30/20万个PBMC。结论临床上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