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40例作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分析组患者则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明显长于分析组患者,分析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相比于单纯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出血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急性脑血管的一个特殊类型,又称出血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是梗死灶内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可成分散状瘀点,也可融合成大片瘀斑,甚至形成血肿,常有梗死区血管再通、血管重建而引起;方法对5例梗死后出血病人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诊断之后,患者一例死亡,余病情均有好转;结论梗死后出血与单纯脑出血不同,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对该问题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合理用药,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改善患者治疗状况,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换 危险因素 影像学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内膜增厚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与辛伐他汀联合使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122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安全性较高,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份-12月份全年收治的缺血脑血管的患者12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阿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情况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经积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水平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NIHH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联合他汀类阿伐他汀钙片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共80例,回顾性的分析患者在临床上的一般资料,均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进行诊断,从中选出60例与介入治疗标准相符的患者行支架成型手术治疗,并利用DSA诊断治疗结果。结果80例患者共发现血管变66例;6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置管成功率为100.00%,30例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低于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后经治疗全部消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时应用价值高,可以极大的提高介入治疗评估,同时支架成型手术作为有效介入治疗之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诊断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的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2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卒中单元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都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疗法能促进患者的病情稳定,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卒中单元疗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ischemiccerebrovasculardisease,ICVD)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19例,均为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其中脑血管造影58例,介入治疗61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以及处理结果。结果造影组并发症共发生1.72%(1/58)明显低于介入组并发症发生6.56%(4/6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VD,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ICVD)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7月-2018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70例ICVD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例。A组给予颅内血管介入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疗效和预后性。结果A组的Vd(舒张期末期流速)与Vs(收缩期峰流速)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A组治疗半年后的存活率为94.29%,1年后的存活率为85.71%,B组分别为74.29%和6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ICVD患者行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可改善其相关症状,避免神经功能严重损伤,且预后性佳。

  • 标签: 颅内血管介入 缺血性脑血管病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年纪在40岁到65岁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整理,找到相关护理人员,以及治疗的医生一起对病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临床许多疾病可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结论眩晕为神经系统常见症状,以眩晕为首发的缺血性脑血管临床常见,其病因多样化,不同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及治疗亦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 标签: 眩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诊断 首发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3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参照组6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67例,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西医常规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有效率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心电图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对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根据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有45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情况,占总数的90.00%,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有24例心肌缺血,22例ST段变化,1例Q-T延长,1例U波明显;各型心律失常患者有1例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房性早搏,9例室性早搏;2例房室肥大,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律失常以及房室肥大为主。患者的病情好转后,心电图也会有所改善。结论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及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较紧密,通过心电图来对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ST段变化 ST段变化 心率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71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脑血流量以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实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阻力指数、脑血流量以及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诊断度比较高。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运用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脑血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据其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术后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症状(肢体活动、语言、意识、头痛)、查体情况(肌张力分级)及相关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心脏情况等)缓解情况的满意程度。结果DSA结果示研究组病患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情况(降低75%以上)优于对照组(降低45%左右)。对照组复发1例,研究组脑血管复发率较低;术后满意度结果示研究组(92.68%)>对照组(44.44%),脑血管患者更为满意神经介入治疗(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不仅疗效显著,且对病患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介入治疗 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血管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研究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在采取护理措施之前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下肢动脉血管形成,1例穿刺部位血肿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动脉血管形成,4例过度灌注综合征,3例穿刺部位血肿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做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6例,给予病情观察和全程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护理和观察。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DSA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发生率为7.9%。其中2例为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1例为支架塌陷;2例为脑血管痉挛;1例为脑出血。经术后治疗与护理后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可得到有效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介入治疗,但作为有创性检查,脑血管造影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术后观察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脑血管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并将检査结果与脑血管造影以及手术病理检查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82例患者中,共52例异常,包括10例血管狭窄和闭塞,11例动脉瘤,,16例血管变异,5例烟雾,3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窦血栓,2例高颅压致颅内动脉不显影,1例血管痉挛致血管纤细,1例静脉破裂出血,1例原始舌下动脉。其中有22例符合脑血管造影结果,30例患者与术中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结论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97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GC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眨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有效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脑血管意识障碍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1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等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液循环状态改善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缺血性脑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应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2例),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4%(25例),两组在临床疗效上存在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方法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配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丁苯酞 依达拉奉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