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子病历与DRGs(诊断相关组)系统的集成,以期提高医疗效率和治疗质量。首先,本文介绍了电子病历和DRGs系统的概念、作用以及两者集成的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我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系统集成等。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处理对脐带血中有核细胞(total nucleated cell, TNC)、干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集脐带血10份,每份分为2组即空气氧组与低氧组,检测每个样本的白细胞数并作为TNC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CD34+细胞)、T淋巴细胞(CD3+细胞)占CD45+细胞的比例,计算出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数值。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别比较空气氧组与低氧组在TNC数、干细胞比例、T淋巴细胞比例、干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方面的差别。结果 1. 空气氧组、低氧组TNC数分别为(13.12±1.89)×109/L、(12.57±1.63)×109/L,低氧组TNC数低于空气氧组(P =0.001)。2. 两组在干细胞比例、T细胞比例、干细胞数、T细胞数方面均无差异(P >0.05)。结论 空气氧处理有利于提高脐带血中的TNC数,而不会改变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数。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集成式训练对高龄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防止跌倒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老年病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龄患者 60 例,将入住老年病学科一区为对照组,入住老年病学科二区为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观察组采用集成式训练,观察1年。比较两组训练前后BBS(Berg 平衡量表)、TUGT(计时起立-步行测验)及MFS(中文版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评分,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MF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成式训练能提高高龄患者对平衡能力,有利于降低跌倒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 目的:根据无锡市政府整合无锡医疗资源部署,做优做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合并无锡市第三、第四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南院区,融合两院区信息系统,应用于南院区整体搬迁启用和北院区系统覆盖。方法:按照卫健委指示,利用三院区已有集成平台,以医院集成平台为中心集成各个信息系统,融合为一套信息系统框架体系。结果:通过统一信息标注、建设数据中心、建立患者主索引等一系列技术手段顺利完成了两院区融合搬迁的信息系统改造工作。结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在系统融合、辅助决策支持、临床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自我效能集成化干预在颅脑损伤康复期病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颅脑损伤轻中度者108例,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轻中度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我效能集成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比较,(P>0.05);试验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自我效能集成化干预对颅脑损伤康复期病例开展护理,可显著提高轻中度颅脑损伤病例的自我康复效能,推动其康复进程,获得良好的康复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收的新生儿中选取合适样本进行实验,对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的模式作为本次实验的技术手段。在需要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个体中随机总共抽取180例,将样本中的180例随机且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的模式,常规组采用正常护理模式,收集两组新生儿的血液采集次数、血液采集时间、滤片质量、标本质量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1次采集成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成式心理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的患者200例。所选患者均接受随机编号处理,按照每组100例患者的标准分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加强实施集成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应对方式等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面对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屈服、回避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两组的CD-RISC评分相匹配,P>0.05。干预后CD-RISC评分比干预前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CD-RISC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集成式心理护理可改善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患者的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通量集成计算的特小区域级样本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后阴道狭窄风险预测。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17例。治疗后进行密切随访,根据随访一年内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78)和狭窄组(n=39)。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实现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导致的放射性阴道狭窄进行放射组学特征量化分析,建立基于CT/MRI放射影像组学的特小样本放射性阴道狭窄人工智能预测系统,为区县级妇科肿瘤诊疗中心提供高质量的临床决策支持。结果: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与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后阴道狭窄风险相关的影像学变量为形态、强度及纹理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显示,以上影像学变量与阴道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通量集成计算的特小区域级样本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后阴道狭窄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