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护患沟通艺术对提高终末期肾脏病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脏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A 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进行护理治疗,实验组(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沟通进行护理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价值。结果:实验组(B组)其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组)其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其投诉数量由明显下降。结论:总体来看使用护患沟通艺术的方法去护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的情况显著,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患者投诉情况的发生,因此建议在其他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护患沟通艺术对提高终末期肾脏病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本院进行治疗的终末期肾脏患者共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39例患者。对照组(A 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进行护理治疗,实验组(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沟通进行护理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患者的护理投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价值。结果:实验组(B组)其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组)其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其投诉数量由明显下降。结论:总体来看使用护患沟通艺术的方法去护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的情况显著,并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患者投诉情况的发生,因此建议在其他医疗单位中推广应用。【1】
简介: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从而为临床上制订更好的DN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39家血液透析中心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58例患者的贫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58例患者中贫血患病率为90.1%,男女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639);各年龄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年龄组患者发生贫血率呈上升趋势(P=0.003);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率为85.1%,使用EPO平均剂量为139.50±59.12(17.76~430.11)u/(Kg·W);轻、中、重度贫血组EPO应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9);各个不同贫血程度组EPO使用剂量之间有差别(P=0.006),重度贫血组剂量最高,轻度贫血组剂量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其贫血的治疗率较高,但达标率低。
简介:目的探讨单床移动式水处理在中国儿童终末期肾病慢性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床移动式水处理系统,通过进水前处理装置、水质软化机、RO反渗透水处理机所产生的透析用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回顾性分析本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3台单床移动式水处理机水质检测指标以及20例终末期肾病慢性血液透析患儿的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及转归。结果①单床移动式水处理装置所产生的透析用水,其内毒素、细菌计数及水质重金属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标准。自2013年5月改进前处理装置后,每台透析机透析用水的内毒素测定值较前进一步下降,内毒素定量测定值均〈0.5EU/ml,其中88%的测定值〈0.25EU/ml,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比SOP推荐的标准更优化。②20例慢性血液透析患儿无一例发生热源反应、溶血、硬水综合征等并发症。透析充分性评估显示,Kt/V达1.2±0.23、尿素清除率(URR)(66.68±7.32)%。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6月、12月、18月患儿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分别为66.7%、60%、87.5%。③随访终点,20例慢性血液透析患儿存活率100%,11例患儿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正常上学,其中4例患儿接受肾移植治疗。结论单床移动式水处理装置所产生的透析用水的水质符合透析用水标准、稳定可靠、安全有效,较SOP推荐的标准更优化,适合我国儿童终末期肾病慢性血液透析治疗,在小型透析中心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UN、SCr、β2-MG、Hcy各项分子毒素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UN、SCr、β2-MG、Hcy各项分子毒素水平清除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心血管并发症以及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对比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并改善预后,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与推广。
简介:目的随访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透析依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围术期和近中期生存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透析依赖的ESRD患者行CABG围术期和1、3、5年的生存率.生存率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生存率影响因素使用LogRank(Mantel-Cox)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11.5%.出院患者23例,随访时间(2.9±2.4)年.1年生存率90.0%,3年生存率没有该时间点的用2年近似76.9%,5年生存率54.7%.高血压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风险因素(LogRankx2=5.870,P=0.015).结论ESRD患者行CABG围术期死亡率高,术后近中期生存率不太满意,高血压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首次透析时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并分析未使用内瘘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0月1日到2012年9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行MHD的所有患者,调查首次透析时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为内瘘组和深静脉导管组。比较2组临床各项指标,分析未使用内瘘的原因。结果研究期内开始MHD治疗的患者共160例,内瘘组32例,深静脉导管组128例。深静脉导管组患者在年龄、首次透析时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行急诊透析比例、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专科随诊以及血红蛋白(Hb)水平不同于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透析未使用内瘘的主要原因有,在肾脏专科随诊但未及时建立血管通路占30.5%,非专科随诊患者占30.O%;多年前知道有。肾脏受损但是一直未复查造成诊治延误占16.4%;在CKD3~4期基础上急性加重占15%。导致CKD3-4期急性加重的原因主要是心力衰竭。结论绝大部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首次透析血管通路为深静脉导管,未使用内瘘的原因有多种,这些因素大部分为可调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