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P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SD(突发性耳聋)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SD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及100例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均进行DPOAE检测,对比两组DPOAE不同频率点幅值。对比实验组不同DPOAE幅值下降程度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DPOAE检出与未检出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DPOAE0.5、0.7、1、1.4、2、3、4、6、8频率点均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DPOAE幅值下降≦25%总有效率(92.86%)高于下降25-50%(71.43%),DPOAE幅值下降25-50%总有效率高于50-75%(40.91%),DPOAE幅值下降50-75%总有效率高于≧75%(13.7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DPOAE检出总有效率(63.29%)高于DPOAE未检出总有效率(19.05%),P<0.05。结论:DPOAE可以较早的了解SD患者听力下降情况,为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均衡噪声阈值检测在耳鸣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择取本科室于2023年3月-2024年4月收治的耳鸣伴听力下降患者3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耳鸣但无听力下降患者31例为对照组,均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均衡噪声阈值检测(TEN)对2组进行检测诊断,分析并对比2组临床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有1耳或2耳至少一个频率存在耳蜗死区12例(38.71,%,12/31),而对照组则并无1例检测出耳蜗死区,观察组耳蜗死区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0~6000Hz频段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检出率随频次的增加而降低。观察组经治疗后,3000Hz、4000Hz、6000Hz响应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DPOAE检测和TEN的诊断方法对耳鸣患者临床检测诊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建议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畸变检测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对80例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检测,观察组接受染色体畸变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和检测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检测阳性率90%、检测成功率92.50%高于对照组70%、65%(X2=5.0000、9.0383,P
简介:背景: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方面影响的研究暂无报道。目的:观察化学毒性物质氯化镉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及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微核实验检测两组微核率,染色体分析检测两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与结论: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胞体透亮,折光性强;氯化镉诱导组细胞呈凸起回缩,细胞变小、变圆,贴壁不牢,悬浮细胞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镉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氯化镉可引起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及触发间隔对正常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正常人接受肝脏谐波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剂量分为0.1、0.3、0.5及0.7ml,触发间隔分为1.0、2.0、3.0及4.0s,分别观察造影剂量和触发间隔对正常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造影增强后图像灰阶变化用时间-强度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指标有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降半时间(HT)、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当剂量为0.3ml,触发间隔从1.0~3.0s时,PI、AUC、HT、MTT测值均逐渐增大,并在3.0s时达到最大值;当触发间隔为4.0s时,各项测值与3.0s时测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触发间隔为3.0s,剂量从0.1~0.7ml,AUC、HT、MTT测值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I值在剂量0.1~0.3ml之间,随剂量增大而增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从0.3~0.7ml,PI值并不随剂量增大而显著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造影增强效果受剂量和触发间隔的影响,正常肝脏造影增强最大PI值约为(23.64±3.30)dB,最佳剂量为0.3ml,最佳触发间隔为3.0s,AUC、HT、MTT3项指标则随剂量增大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