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给以补液治疗;观察组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指导下,给予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2天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降钙素原(PCT)、中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4.0±9.0)d明显短与对照组(21.0±9.2)d,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 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指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脉搏指示连续血量(PICCO)监测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CBM、WanFang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PICCO监测技术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RCT,共12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O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MD=-2.74,95%CI(-3.40,-2.09),P〈0.001]、ICU死亡率[RR=0.49,95%CI(0.36,0.67),P〈0.001]和28天死亡率[RR=0.61,95%CI(0.43,0.87),P=0.006]方面均优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O监测技术指导脓毒性休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PICCO监测 脓毒性休克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技术的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81例患者病情好转,转入其他科室或出院,9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复苏前CI、ITBVI、CFI以及GEDVI均下降,伴随液体复苏治疗,患者在伤后48小时CI、ITBVI、CFI以及GEDVI均逐渐恢复正常(P<0.05),复苏前后SVRI、EVLWI、MAP、CV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反映出来,在监测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监测安全有效。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量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赛肤润,对降低压疮发生的影响。方法: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选择了60例接受心脏术后出现血量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赛肤润,比对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术后应用赛肤润,可减少患者发生压疮风险,建议推广。

  • 标签: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赛肤润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iCCO和超声血量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需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3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患者分别实施PiCCO(脉搏指示连续血量)和USCOM(超声血量)监测,比较观察经两种检测方法后其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PiCCO测定的SI和CI、CO和SV数值情况显著低于USCOM测定的数值情况,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PiCCO和USCOM测得的SI和CI、CO和SV数值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重症患者分别实施PiCCO与USCOM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显示PiCCO监测值低于USCMO检测值,但有良好相关性。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PiCCO监测 超声心排血量监测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轮廓血量(PICC0)监测技术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罹患特重度烧伤的患者应用脉搏轮廓血量检测技术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2016年8月2日收容诊治的10例罹患特重度烧伤的患者,在患者处于休克期间,回收期间以及围手术期间应用脉搏轮廓血量检测技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测,并施行补液治疗与相关心血管药物的治疗。结果重度烧伤且在初期没有施行抗休克治疗之前,患者的全新射血分数,输出量,全心舒张末容积以及心功能指数持续降低,肺管通透指数以及肺血管外肺水出现提升趋势。在施行补液治疗之后,患者的输出量依旧处于低水平,而患者的心功能指数以及全新射血分数存在显著的降低情况,患者的肺血管外肺水与肺管通透指数存在提升的情况,在患者受伤后的四十八小时,相关数值最高。在患者回收期间,患者的肺管通透指数恢复正常,肺血管外肺水降低程度较小,经过治疗后,肺血管外肺水显著降低,输出量升高,而全新射血分数与心功能指数显著降低,在患者受伤后三到五天后,患者的全新射血分数和心功能指数恢复正常。结论针对特重度烧伤的患者,应用脉搏轮廓血量的检测技术,可以为相关医师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从而帮助医师改善补液治疗与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情况。

  • 标签: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 检测技术 特重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超声血量监测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5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抽取双色球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5,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n=32,无创超声血量监测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小于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借助无创超声血量监测进行治疗的优势明显,能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 老年冠心病 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瓣膜置换术后低血量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在我院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血量综合征的10例患者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在治疗期间为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配合医师的治疗,提升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的10例患者近期存活有8例,2例死亡。结论:瓣膜置换术后低血量综合征的病情十分危重,在为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时可加强护理干预,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380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的患者按单双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由管床护士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尿潴留后需要导尿的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尿潴留需要导尿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由专业的主管护师对心血管介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及减少尿潴留发生后导尿的几率。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尿潴留;主管护师;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外科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痰方法的探讨,力求通过有效痰促进患者肺复张,进而预防术后感染。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胸外科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有效咳嗽训练,在术后采取有效的痰方法,并实时观察痰对患者肺部感染的实际影响。结果90例患者经有效痰和护理后均未发生肺炎等并发症。结论对胸外科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痰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肺复张,进而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标签: 胸心外科 术后患者 有效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用胎儿监护方法在孕产期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发现胎儿窘迫的途径。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年龄在25-35岁,妊娠满37周不足42周,且不伴有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于我院住院分娩,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95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间随诊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单一宫内监测方法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应用中,持续电子胎监护(以下简称胎监护)异常检出率为49%。结论胎监护在孕产期胎儿宫内情况监测中的广泛应用在相当程度上为早期发现胎儿窘迫,进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供了相对安全、方便、快捷、有效的保证。

  • 标签: 持续电子胎心监护 胎儿窘迫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要对产妇妊娠的整个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测,尤其要特别注意产时和产后2h的出血量进行检测,以便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进展
  • 简介:明确规定,血站每次采集的献血者血液量一般为200ml.但在实际的采血操作中,由于受献血反应,采血失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血量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血量不足可引起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失调,用于临床易引起输血反应.因此,为保证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临床用血的安全性,笔者对200ml以下血量的采集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采血量 原因 防治 抗凝剂 血液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低综合征是成人心脏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药物治疗无效时袁通常需要接受机械辅助循环。心脏介入手术本身就容易让患者产生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而如果在术后出现的低综合征则会更进一步加重了患者上述负性心理。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然而术后患者低综合征的发病风险较高,容易诱发灌注量不足,甚至心力衰竭。因此加强患者介入术后的科学护理至关重要,这也是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以及维护其生命健康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示剂连续排量(PICCO)联合床旁超声监测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2022年8月,选取本院ICU收治的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入住ICU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床旁超声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患者在PICCO联合床旁超声监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部超声评分(LUS)、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显著升高,LUS评分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6、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重症超声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继戊二醛浸泡、环氧乙烷灭菌等低温灭菌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灭菌方法,它对于一些不耐高温、高精尖、贵重医疗器材的消毒灭菌及提高腔镜手术器械的周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低温化学指示卡异常变色,目的通过对低温化学指示卡异常变色的原因分析,找到改进措施,提高灭菌成功率。

  • 标签: 异常变色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按《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指导的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发生紧急抢救输血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探讨术中血液制剂用量与出凝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外科患者术中用血〉1600ml的病例218例,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A组,106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B组,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31例)和未输注O型红细胞患者(C组,81例),比较各组患者基本信息,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redbloodcell,RBC)、病毒灭活冰冻血浆(virus-inactivatedfrozenplasma,VIFP)、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P)、冷沉淀血浆(cryoprecipitateplasma,CP)、血小板(platelets,Plt)(ml),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数据;分析用血量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对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24h、3d、7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未结合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安全和疗效。结果:A组和B组患者年龄及血型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A型和AB型比例、输注RBC、FFP、CP和Plt量最高(P〈0.05);B组和C组的PT、APTT、INR、FIB明显异常(P〈0.05),与RBC、FFP、C的输注量相关(P〈0.05)。各组患者输血前DAT和不规则抗体阴性,输血后未检出新的不规则抗体,C组患者输血后Hb与输血前无统计学差异,且输血后IBiL无明显升高(P〉0.05),提示紧急抢救输血安全有效。结论:术前凝血功能是术中血液制剂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临床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出血和用血的依据,而紧急抢救输注O型红细胞可以达到ABO同型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紧急抢救输血 凝血功能 术中用血量 术前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