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2015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及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1例(43.75%)、类风湿关节炎12例(2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10例(20.83%),干燥综合征5例(10.42%),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活动后气急、发热,X线/CT检查均有双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92%,病死率为18.75%。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炎发病率致死率较高,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而腹膜纤维化是长期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近来研究显示,由腹膜纤维化导致的腹膜超滤功能丧失逐渐成为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与腹膜纤维化密切相关。其中,TGF-β在腹膜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由于TGF-β是多功能细胞因子,正常表达时具有抑制炎症和细胞增殖等作用,因此完全拮抗TGF-β的负面效应也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CTGF是TGF-β下游的重要介质,主要介导TGF-β的负效应。因此将CTGF做为靶点,为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简介: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界面征、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等征象,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部分病例磨玻璃影明显吸收,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闻质增厚有所减轻,但蜂窝状影、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无改变。结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以及界面征等征象可能为可逆改变,而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为不可逆改变。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高分辨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CTD-ILD)疗效。方法:选取26例患有CTD-ILD的病例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把全体样本分成样本量相等(各有13例)的对照组(单用泼尼松)与实验组(环磷酰胺+泼尼松),比较肺功能变化与药物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肺功能较对照组更优(P<0.05);实验组药物副反应出现率(15.38%)与对照组(7.69%)无差异(P>0.05)。结论:同时选择环磷酰胺、泼尼松来治疗CTD-ILD,可加速肺功能康复,且药物副反应少,疗效出色,值得推广。
简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DSR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小细胞肿瘤,95%以上病例发生在腹、盆腔内,称之为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intra-abdominaldesmoplasticsmallroundcelltu-mor,IDSRCT),由于罕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MCTD) 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以咳嗽、咳痰为首发表现的MCTD 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反复咳嗽、咳痰初步考虑为肺炎, 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后行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确诊为MCTD, 予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等治疗,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病情好转出院, 嘱其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等治疗。但患者依从性较差,病情不断进展合并多种并发症且复杂多样,多次入院治疗。结论 临床上遇到以咳嗽,咳痰等为首发表现且对症治疗无效者, 应高度警惕MCTD, 及时行自身免疫性相关检查且需要关注其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结缔组织病中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实际检测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结缔组织病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非风湿病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测抗染色质抗体,经观察对比抗染色质抗体阳性率,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染色质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缔组织病采用流式点阵免疫发光法检查抗染色质抗体,可以实际检出更高的抗染色质抗体阳性率,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相关因子 IGF-1、 MMP-9、 TGF-β1在冠状动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循证医学原理、方法系统评价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对 Pubmed、 Embase、知网、万方、维普 5个数据库全面检索,共纳入 31篇数据最全面的证据性文献用以系统评价, 31篇文献全面系统从基础实验到临床队列研究论证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基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复杂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循证医学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其相关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提供了循证证据;这也为进一步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相关因子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结论:系统分析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其相关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提供了循证证据,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与间质性肺病相关结缔组织病(CTD-IL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45例IIPs(A组)和50例CTD-ILD(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影像学和肺功能指标。结果 A组肺泡间隔增大、纤维增生的病例数多于B组,慢性浸润的病例数少于B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锝[99Tc]-亚甲基双磷酸盐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70例结缔组织病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加用锝[99Tc]-亚甲基双磷酸盐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疼痛评分、骨密度等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病率11.4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病率22.85%,两组骨密度、骨转化生化标志物、NR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结缔组织病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锝[99Tc]-亚甲基双磷酸盐治疗安全性更强,疼痛缓解效果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