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原发于鼻腔的上皮-肌上皮(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右鼻出血半年,右鼻塞1月入院就诊。CT示右侧鼻腔内软组织团块影,考虑为恶性肿瘤性病变。镜下典型的双层管状结构及免疫组化均支持上皮-肌上皮的诊断。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 标签: 原发性 鼻腔 上皮-肌上皮癌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吴某,男,71岁。因"发现阴囊包块7个月余"入院。患者7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表面一花生米大小肿块,无触痛,自述当时无发热,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恢复后出院。3个月前患者再次发现右侧阴囊表面米粒状突起,并逐渐增大,9天前在当地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切除物送病理会诊回示阴囊外毛根。今又见阴囊底部有一大小约2cm×1cm×1cm肿块,表面无明显红、热、痛,体温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病人自发病来,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亦无会阴区外伤史或药物过敏史。体检:

  • 标签: 外毛根鞘癌 阴囊 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 细胞学 组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尿路上皮包括输尿管尿路上皮和肾盂尿路上皮,占整个泌尿上皮肿瘤的5%-10%。自从1934年Kimball等报道采用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套状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后,以及对尿路上皮的患侧尿路多中心易复发、对侧较少累及的生物学特性的认知,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套状切除一直都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金标准。

  • 标签: 上尿路上皮癌 局部治疗 上尿路肿瘤 肾输尿管 生物学特性 上皮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微乳头尿路上皮癌肿瘤生长方式呈微乳头状,通过光镜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和巢状,细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核具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20、CK7阳性,p53高表达,p63、EMA、E-cadherin阳性。结论膀胱微乳头样尿路上皮是一种低分化,易发生血道和淋巴道转移,预后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胃淋巴上皮瘤样的诊断及治疗,并对其病因进行文献分析。方法对近期收治的一例胃淋巴上皮瘤样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胃淋巴上皮瘤样,术后行化疗,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淋巴上皮瘤样的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但其病因及预后与胃癌不同。

  • 标签: 胃肿瘤 病理学 临床 疱疹病毒4型 微卫星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内埋入式吗啡泵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晚期痛患者6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内埋入式吗啡泵治疗。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治疗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一周、两周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晚期痛患者临床治疗中,内埋入式吗啡泵的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吗啡泵 鞘内埋入式 晚期癌痛患者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ESD治疗食管早上皮内瘤变的价值。 方法 本次试验将选择从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初期癌变患者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共计90例,试验的过程中将采取全程跟踪式调查,排除患者各种治疗影响因素,认真的去研究患者病变与食管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式调查。结果 接受ESD手术之后两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而接受完手术半年时间后,除了有两例患者存在复发迹象以外,其他患者均没有复发的情况存在。结果 ESD在早期食管以及上皮内瘤变治疗具有很大作用,在现代食管上皮内瘤变治疗当中具有很高医疗手术价值。

  • 标签: ESD 食管早癌 上皮内瘤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铂类敏感性复发性上皮性卵巢再次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所见复发灶为多发病灶者20例,占57.14%,需行多专业联合手术者25例,占71.43%,35例再次手术中,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者21例,占60%.术后患者2年生存率为65.71%,复发灶数量和残留病灶大小与手术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适应症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受益,复发灶数量和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复发;手术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7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平均年龄56.25岁,以女性(66.7%)、不吸烟的患者(83.3%)居多.1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另1例因病灶靠近支气管开口需行袖式肺叶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66.7%).该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核大呈空泡状,肿瘤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9例肿瘤标本检测了P63,均为阳性(100%);11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而5例行EGFR突变检测,均证实为野生型.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3.83个月,11位患者随访期间无瘤生存,而另1位患者在术后25个月诊断骨转移,接受姑息性化疗后,带瘤生存至今.结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该肿瘤好发于年轻、非吸烟的亚洲人群,EB病毒感染与其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非小细胞肺癌;手术;EB病毒;预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3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颈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患者年龄在24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2岁,对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进行宫颈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危险因素的总结分析。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生育流产次数较多以及多个性伴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初次性生活过早、口服避孕药等是导致宫颈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宫颈人乳头癌病毒感染的认识、强化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做好性传播疾病预防是避免宫颈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危险因素 临床影响 分析研究
  • 简介:目的探索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尿路上皮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将我院已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共72例膀胱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膀胱良性疾病组(n=23)和膀胱尿路上皮组(n=49),比较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组术前的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运算特性(ROC)方法确定最佳诊断Cut-off值.结果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术前ADC值分别为(1.86±0.40)×10-3mm2/s和(0.93±0.1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在肿瘤分级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时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佳Cut-off值为1.32×10-3mm2/s,此Cut-off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2%和8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诊断 MR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至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89例上尿路移行上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45)手术方式选择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移行上皮根治术,对照组(n=44)采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肿瘤复发情况的差异,分析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中转开放,围术期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96.6±8.6)min、术中出血量(39.6±4.2)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5±1.0)h以及平均住院时间(7.0±1.1)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147.5±9.2)min,(46.5±4.6)ml,(11.4±1.8)h,(9.9±1.5)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随访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较传统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势,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是切实可行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一体位 腹腔镜 上尿路移行上皮癌 前瞻性 随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Ag)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SCC-Ag在宫颈鳞癌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CIN(I-III级)患者60例及宫颈鳞癌患者107例(以2009年FIGO分期分为Ia期35例,Ib期41例,IIa期3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血清SCC-Ag浓度。结果1.,正常对照组、CINI-II组、CINIII之间SCC-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INIII、宫颈鳞癌Ia期、宫颈鳞癌Ib期、宫颈鳞癌IIa期之间SCC-Ag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五组患者SCC-Ag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上升SCC-Ag值呈上升趋势。2.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SCC-Ag均值及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Ag阳性患者术后三月转阴率为95.9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随访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后又升高患者有2例均出现复发。结论1.血清鳞状上皮细胞抗原可作为宫颈鳞癌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病变早期血清检查出率低,随着病变升级SCC-Ag值逐步升高,其阳性率也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累计程度及范围。2、宫颈术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SCC-Ag下降不满意,或者下降后再升高提示有复发风险,SCCAg值升高出现在临床确诊复发转移之前。

  • 标签: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尿路上皮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基于人工智能和病理学理论,提出基于自监督学习的尿路上皮辅助筛查系统。方法: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细胞学图片,设计基于高敏薄层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提出基于多重掩码的细胞图像表征学习算法。以高质量的细胞图像表征为基础,设计基于上下文的尿路上皮目标检测算法。利用无标签数据进行预训练,有效提取与尿路上皮相关的图像特征。在有限的有标签数据上微调,精准检测尿路上皮癌细胞。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尿路上皮辅助筛查任务中表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为临床病理医生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自监督学习 尿脱落细胞学 多重掩码 上下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尿路上皮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基于人工智能和病理学理论,提出基于自监督学习的尿路上皮辅助筛查系统。方法: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细胞学图片,设计基于高敏薄层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提出基于多重掩码的细胞图像表征学习算法。以高质量的细胞图像表征为基础,设计基于上下文的尿路上皮目标检测算法。利用无标签数据进行预训练,有效提取与尿路上皮相关的图像特征。在有限的有标签数据上微调,精准检测尿路上皮癌细胞。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尿路上皮辅助筛查任务中表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为临床病理医生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

  • 标签: 尿路上皮癌 自监督学习 尿脱落细胞学 多重掩码 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