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吴某,男,71岁。因"发现阴囊包块7个月余"入院。患者7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表面一花生米大小肿块,无触痛,自述当时无发热,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恢复后出院。3个月前患者再次发现右侧阴囊表面米粒状突起,并逐渐增大,9天前在当地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切除物送病理会诊回示阴囊外毛根鞘癌。今又见阴囊底部有一大小约2cm×1cm×1cm肿块,表面无明显红、热、痛,体温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病人自发病来,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亦无会阴区外伤史或药物过敏史。体检: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ESD治疗食管早癌及上皮内瘤变的价值。 方法 本次试验将选择从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初期癌变患者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共计90例,试验的过程中将采取全程跟踪式调查,排除患者各种治疗影响因素,认真的去研究患者病变与食管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式调查。结果 接受ESD手术之后两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而接受完手术半年时间后,除了有两例患者存在复发迹象以外,其他患者均没有复发的情况存在。结果 ESD在早期食管癌以及上皮内瘤变治疗具有很大作用,在现代食管癌与上皮内瘤变治疗当中具有很高医疗手术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铂类敏感性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再次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所见复发灶为多发病灶者20例,占57.14%,需行多专业联合手术者25例,占71.43%,35例再次手术中,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效果者21例,占60%.术后患者2年生存率为65.71%,复发灶数量和残留病灶大小与手术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适应症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行手术治疗可使患者受益,复发灶数量和残留病灶大小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关键词卵巢肿瘤;肿瘤复发;手术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75-0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平均年龄56.25岁,以女性(66.7%)、不吸烟的患者(83.3%)居多.1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另1例因病灶靠近支气管开口需行袖式肺叶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66.7%).该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核大呈空泡状,肿瘤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9例肿瘤标本检测了P63,均为阳性(100%);11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而5例行EGFR突变检测,均证实为野生型.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3.83个月,11位患者随访期间无瘤生存,而另1位患者在术后25个月诊断骨转移,接受姑息性化疗后,带瘤生存至今.结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该肿瘤好发于年轻、非吸烟的亚洲人群,EB病毒感染与其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淋巴上皮瘤样癌;非小细胞肺癌;手术;EB病毒;预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31-02
简介:目的探索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将我院已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共72例膀胱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膀胱良性疾病组(n=23)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n=49),比较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组术前的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运算特性(ROC)方法确定最佳诊断Cut-off值.结果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前ADC值分别为(1.86±0.40)×10-3mm2/s和(0.93±0.1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在肿瘤分级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ADC值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时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佳Cut-off值为1.32×10-3mm2/s,此Cut-off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2%和8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客观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癌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至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89例上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45)手术方式选择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移行上皮癌根治术,对照组(n=44)采用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斜行小切口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癌。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肿瘤复发情况的差异,分析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中转开放,围术期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96.6±8.6)min、术中出血量(39.6±4.2)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5±1.0)h以及平均住院时间(7.0±1.1)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147.5±9.2)min,(46.5±4.6)ml,(11.4±1.8)h,(9.9±1.5)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随访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治疗上尿路移行上皮癌较传统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势,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是切实可行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SCC-Ag在宫颈鳞癌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CIN(I-III级)患者60例及宫颈鳞癌患者107例(以2009年FIGO分期分为Ia期35例,Ib期41例,IIa期3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血清SCC-Ag浓度。结果1.,正常对照组、CINI-II组、CINIII之间SCC-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INIII、宫颈鳞癌Ia期、宫颈鳞癌Ib期、宫颈鳞癌IIa期之间SCC-Ag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五组患者SCC-Ag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上升SCC-Ag值呈上升趋势。2.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SCC-Ag均值及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Ag阳性患者术后三月转阴率为95.9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随访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后又升高患者有2例均出现复发。结论1.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可作为宫颈鳞癌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病变早期血清检查出率低,随着病变升级SCC-Ag值逐步升高,其阳性率也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累计程度及范围。2、宫颈癌术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SCC-Ag下降不满意,或者下降后再升高提示有复发风险,SCCAg值升高出现在临床确诊复发转移之前。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尿路上皮癌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基于人工智能和病理学理论,提出基于自监督学习的尿路上皮癌辅助筛查系统。方法: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细胞学图片,设计基于高敏薄层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提出基于多重掩码的细胞图像表征学习算法。以高质量的细胞图像表征为基础,设计基于上下文的尿路上皮癌目标检测算法。利用无标签数据进行预训练,有效提取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图像特征。在有限的有标签数据上微调,精准检测尿路上皮癌细胞。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尿路上皮癌辅助筛查任务中表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为临床病理医生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尿路上皮癌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基于人工智能和病理学理论,提出基于自监督学习的尿路上皮癌辅助筛查系统。方法: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细胞学图片,设计基于高敏薄层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方法。以该方法为基础,提出基于多重掩码的细胞图像表征学习算法。以高质量的细胞图像表征为基础,设计基于上下文的尿路上皮癌目标检测算法。利用无标签数据进行预训练,有效提取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图像特征。在有限的有标签数据上微调,精准检测尿路上皮癌细胞。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尿路上皮癌辅助筛查任务中表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为临床病理医生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