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组织工程膀胱黏膜层的构建在组织工程膀胱修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并没有最合理的构建方法.目的:探讨胶原海绵支架复合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体外构建膀胱黏膜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刮取猪膀胱黏膜层后用酶消化方式进行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尿路上皮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和RT-PCR鉴定.制备疏松多孔的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将第3代尿路上皮细胞接种在胶原海绵支架上,体外培养4~8d后观察尿路上皮细胞和胶原海绵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以克隆团形式生长.免疫荧光鉴定AE1/AE3阳性,RT-RCR检测uroplakin-ⅠA、uroplakin-Ⅱ阳性.胶原海绵复合尿路上皮细胞体外培养4~8d后,细胞在胶原海绵支架上生长良好,覆盖胶原材料的表面并长入材料内部,保持了尿路上皮细胞的特性.体外培养6d时,尿路上皮细胞与胶原支架复合效果最好,同时细胞数量也最多.结果初步表明了胶原海绵复合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可以构建组织工程膀胱黏膜,且体外培养6d为最佳时间点.
简介:背景:临床上在腰椎间盘摘除中将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放置在神经根和硬脊膜周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预防硬脊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均切除L4、L7椎板,造成1.0cm×0.5cm的硬脊膜裸露区后,其中3组分别在硬脊膜与神经根表面覆盖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注射地塞米松及覆盖明胶海绵,以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的为空白组。术后2,4,6,8,12周完整取下整个手术节段椎体及其附件和椎旁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神经根及硬脊膜粘连程度。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组大体见椎板缺损处有新生骨形成,硬脊膜周围有黄白色膜性组织,可分离,组织学见脂肪细胞结构完整,与硬脊膜之间分界明显,无瘢痕细胞形成,无粘连,软骨细胞及骨小梁增生;地塞米松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大体见硬脊膜外围有大量瘢痕组织,与硬脊膜粘连严重,无法钝性分离,组织学见芽组织胶原化,硬脊膜增厚,粘连严重。表明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可预防硬脊膜外粘连。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明胶海绵在拔牙术后止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包括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90例接受拔牙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明胶海绵组患者在拔牙术后应用明胶海绵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止血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出血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结果:明胶海绵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明胶海绵组的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同时,明胶海绵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明胶海绵在拔牙术后止血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它能够快速吸附血液并形成凝块,有效控制出血点,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患者对明胶海绵的满意度较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明胶海绵是一种可靠且安全的止血材料,适用于拔牙术后的止血处理。
简介:目的研究髓质海绵肾(MSK)的影像学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临床疑诊MSK的13例患者中,起先8例经X线平片检查,11例经超声检查,7例经CT平扫,其中,3例又经CT增强扫描,随后,11例经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IVP显示集合管呈线状、囊状扩张。X线平片显示肾乳头、髓质区簇状排列的圆形、椭圆形致密影。超声显示围绕肾髓质放射状分布的小回声区和强回声光点。CT平扫示环绕肾小盏分布的点状或簇状结石影,髓质区饱满、明显增大,呈低密度影,增强后,结石影周围的集合管内造影剂蓄积,造成结石影增大的假象。结论IVP是诊断本病例的金标准,但它属于有创性检查,X线平片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而CT能清楚显示肾内结石的形态、大小及分布状况,尤其是髓质增大且呈低密度是本病一新的重要征象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型海绵体位垫在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将优质的海绵制作而成的H型海绵体位垫作为研究样本,海绵体厚11厘米,分四部分组成。分析H型海绵体位垫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H型海绵体位垫对患者的双肩提供支撑作用,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增大了空间,特别适用于气管切管的病人;胸部垫的镂空设计,女性病人舒适感增加,减轻腹部的压迫,降低腹腔压力。结论俯卧位通气患者应用H型海绵体位垫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为护理提供便捷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5年6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开颅手术治疗.结果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无死亡,无颅内出血,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reatmentof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inSeptember2008-June2015inthefirst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hospitalofanshanof10patientswith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allcasesusingmicrosurgicalopGerationtreatment.Results8cases,subtotalresectionin2cases,subtotalresectioninpostoperativedeath,intracranialhemorrhage,confirmedbypathologycavGernousKheyemwaonrgdisoma.ConclusionThemicrosurgicaltreatmentforintracranialcavernoushemangiomaisfeasible,earlysurgerycouldgetbettereffect.Cavernoushemangioma.;Microsurgery中图分类号R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1-02
简介:目的研究将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CD34+单核细胞(MNCs)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海绵体支架上在兔体内构建阴茎海绵体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骨髓与兔外周血中提取并鉴定MSCs与CD34+MNCs,将两种细胞组分以107/mL的密度种植于制备好的兔阴茎海绵体脱细胞胶原支架上,同时将相同密度的MSCs、CD34+MNCs分别种植于支架上,培养4天后植入一种兔阴茎海绵体缺损模型中。3个月后对工程化组织进行取材,行H&E及Masson三色染色等组织学检测。结果MSCs和CD34+MNCs共培养组近白膜处的海绵体保留了正常海绵体结构,而MSCs组、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以疤痕增生为主,尽管较之CD34+单核细胞组及空白支架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疤痕组织中的血管数目较多(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将MSCs和CD34+MNCs的共培养体系种植于脱细胞支架上植入兔体内可以构建出一段组织学上与原生海绵体相似的组织;CD34+MNCs在体内主要通过协同MSCs而非单独发挥其促血管化的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