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6
/ 2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韩娣

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目的:探析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施期间共计选取800例静脉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来自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前、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每组400例,并统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并且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时构建并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有极高价值,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发症;满意度

静脉治疗在临床上非常常用,可直接通过穿刺静脉输注药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如今,静脉治疗仍旧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相关的静脉治疗方法也在呈多方式、长留置的方向发展。虽然静脉治疗具有便捷、安全的优势,但也有局限性,即在静脉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如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堵管等,均容易给静脉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护理作为静脉治疗期间的重点内容,必须重视防范并发症[1]。目前,为进一步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应逐步构建并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提高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的评价有效性,同时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下便围绕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应用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开展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共计800例,均为静脉治疗患者。800例患者分别收治于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前(2022年1月至12月)、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2023年1月至12月),每组400例。实施前的400例患者年龄23-75岁,平均(41.05±4.96)岁,包括211例男性、189例女性;实施后的400例患者年龄介于16-76岁,平均(40.48±5.02)岁,包括202例男性、198例女性,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①成立小组:为构建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应在科室中构建质控小组,成员包括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静疗组组长等,4-6名即可。②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质控小组可在知网、万方等资源网站中检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相关文献资料,可对我院近5年的静疗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小组头脑风暴、品管圈的方式探讨并拟定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具体包括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静脉导管维护合格率、外周静脉留置针规范使用率、静疗相关静脉炎发生率及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率。③指标监控:在确定以上具体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可设计、制作校对表,并组织全体静疗护士学习,充分掌握所有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对患者落实静脉治疗相关护理工作时,护士应充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置管部位、穿刺工具等相关信息;病区护士也应每日定时做好详细记录,便于质控小组加强管理及质量控制。④统计分析:对于定期汇报的相关数据,质控小组应充分计算静脉治疗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具体数值,在对各数据质控后开展讨论会议,小组成员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探讨问题原因、影响因素,并确定优化改进目标及对策。⑤持续改进:应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改进。例如对于冲封管手法不正确这一问题,质控小组可围绕考核标准、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并组织护士学习、考核,还可在医院组织静疗护士技能大赛,督促护士可提高冲封管手法技巧熟练度;再如,对于评估工具不便,可建立静疗护理多学科团队,除静疗组外,还包括护理部、总务科、导管组等,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完善评估工具,形成更为完善的评估工具体系。

1.3 观察指标

1.3.1 并发症情况

静脉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堵管、导管断裂等并发症,应统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3.2 护理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前调查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期间的统计学处理需以SPSS21.0 软件为主,收集整个研究期间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并分别借助“X2”“t”作为检验工具,最终对数据差异进行比较,若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据统计,在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表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静脉血栓形成

堵管

导管断裂

发生率

实施前

400

3

5

6

5

4.75%

实施后

400

1

2

2

1

1.5%

X2

5.114

P值

0.001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

据统计,实施前患者“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63例、37例,满意度90.75%;实施后分别为389例、11例,满意度97.25%,实施后的满意度更高(X2=12.041)(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在静脉治疗期间构建并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提高静疗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次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中,成立了专门的质控小组,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引导静疗护士均充分掌握相关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工作中充分提高重视度,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2]。不仅如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及应用对降低并发症风险有积极作用,静脉治疗期间,极有可能因多因素导致并发症,如静脉炎、堵管等,通过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护士的理论、实践能力均可持续提高,能够提升对常见静疗并发症风险的认知深度及预防能力,其中也加入了对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使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能够在应用期间不断优化、改进。如结果可见,在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并且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经本次研究分析可见,在静脉治疗工作中构建并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有极高价值,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对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牛飞飞. 敏感指标在PIVAS静脉输液安全质量中的效果评价 [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 30 (06): 159-163.

[2]李亚南,鲁丰华,张莹,等. 多院区静脉治疗团队构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 全科护理, 2021, 19 (18): 2541-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