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冷沉淀冻干保存的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共采集40例无偿献血者新鲜全血各200ml,每袋全血按常规方法制备并均分为容量相同的2袋冷沉淀,其中1袋置-20°C保存即为冰冻冷沉淀,另一袋加入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用冻干机制备成冻干冷沉淀,置于4"C保存。在保存24h、12个月后各取20例献血者的两组冷沉淀,测定因子VIII、纤维蛋白原含量和pH值。结果冻干冷沉淀与冰冻冷沉淀的因子VI纤维蛋白原含量和pH值在保存24h、12个月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冷沉淀在4C保存12个月后仍然具有正常的因子VIII、纤维蛋白原含量,可用于战备血液储备。

  • 标签: 冻干冷沉淀 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了解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确保临床输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份冷沉淀,采用凝固光学检测法,经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冷沉淀中部分凝血因子的活性及PT、APTT,并进行分析。结果检测FⅡ、FⅤ、FⅦ、FⅦ、FⅨ的活性(%)分别为5.40±0.11、7.35±0.35、5.27±0.40、165.42±32.55、108.50±2.96,PT、APTT(s)分别为15.20±0.25、14.01±5.54。结论进行冷沉淀中凝血因子活性和PT、APTT的检测,有利于确保临床合理使用冷沉淀

  • 标签: 冷沉淀 凝血因子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工序(解冻、融化、分离等)对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采用血凝仪对制备好的冷沉淀(样本量为20)进行FVII和Fg含量检测,分析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0份抽查样本中容量为(27.15±2.05)、FVIII(141.38±35.08)、Fg(210.54±20.10),检测参数值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相关标准。结论:冷沉淀制备技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该种方式制备的血液成分产品符合相关成分血质量要求,也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血液成分,可以为临床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患者提供成分血,可在血液成分制备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成分血 凝血因子VIII 制备 冷沉淀制备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血液成分制备中冷沉淀制备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3.1期间我站跟踪统计的94例血液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冷沉淀,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沉淀制备技术对改善血液障碍患者的凝血功能效果显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冷沉淀制备技术 血液障碍 血液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夹板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选择合适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CA-620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VⅢ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VⅢ因子含量(IU/400ml全血),平均为86.2IU±4.1IU/400ml全血和103.8IU±7.0IU/400ml全血,两者合格率均为100%,但虹吸法比夹板法制备收集的VⅢ因子含量更高。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VⅢ因子含量(IU/400ml全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mg/400ml全血)平均为181mg±5.0mg/400ml全血和186.5mg±5.3mg/400ml全血,两者合格率均为100%,但虹吸法比夹板法制备收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更高。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纤维蛋白原含量(mg/400ml全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虹吸法 夹板法 质量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对献血者的血检结果差异。方法:选取60例献血者,对其均采取血液检验,将去冷沉淀血浆检验结果作为实验组,普通冰冻血浆检验结果作为对比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两组总蛋白、白蛋白、Ⅷ因子、Ⅴ因子、纤维蛋白原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去冷沉淀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的检查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将二者看作是等同标本进行检验和诊断,值得重视。

  • 标签: 去冷沉淀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检验结果差异
  • 简介:沉淀凝血因子是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C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h内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含有丰富的FⅧ、纤维蛋白原(Fib)、Vwf、Fn、X;冷沉淀中含有的FⅧ理论上是相当于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浓缩10倍[1],容量少,效果好,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治疗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产妇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方面获得明显疗效[2].

  • 标签: 冷沉淀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仪 虹吸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沉淀与血小板联合输注在急性大出血的治疗上的意义。方法急性大出血患者69例随机分成2组A组联合输注冷沉淀和血小板(共37例),B组单独输注血小板(共32例)。A组先输注血小板1-2个治疗量,然后输注冷沉淀10-30U;B组输注血小板1-2个治疗量。输注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注前各指标无差别(P=0.05),输注后PT、TT、APTT缩短(P<0.05),Fbg、PLT增加(P<0.05)。输注后A组和B组间PT、TT、APTT、Fbg、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注后2h止血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大出血患者治疗中,联合输注冷沉淀和血小板可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全面纠正患者凝血障碍,能显著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促进凝血功能的改善,显著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数量,改善止血功能。

  • 标签: 急性大出血 冷沉淀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应用冷沉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0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20例,均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冷沉淀治疗,对比B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及两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接受冷沉淀治疗后,凝血指标明显改善,且脑出血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均优于A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冷沉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外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凝血指标,且具有较好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冷沉淀 脑外伤 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并进行质量检测,比较两种制备方法对Ⅷ因子含量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mL新鲜冰冻血浆100袋,采用离心法和虹吸法各50袋制备冷沉淀,对制备的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因子和Fbg(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比较两组的实验数据和检测结果。结果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的冷沉淀Ⅷ因子含量分别为(93.25±6.8)IU和(81.35±5.3)IU,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5%,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FVⅢ含量(IU/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175.35±5.5)mg和(161.75±6.3)mg,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5%,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含量(mg/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指标优于虹吸法。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离心法 虹吸法 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Fbg)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本站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集的新鲜冰冻血浆100袋,依据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凝血因子)与观察组(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Ⅷ因子(106.32±1.11)IU;Fbg含量(192.41±1.03)g,均优于对照组Ⅷ因子(82.36±1.88)IU;Fbg含量(150.65±1.52)g,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具有较多优势,值得研究。

  • 标签: 虹吸法 离心法 冷沉淀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软坚口服液是公司上马的第一个中药项目,是公司对中药领域的一次探索性试验。该项目属于文号转移项目,已有现有工艺,但是现有工艺存在着工艺过程参数不明确,控制点不清晰,口服液成品出现沉淀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试验确认了工艺参数,通过对温度、pH、过滤器的试验基本解决了沉淀问题。

  • 标签: 工艺流程 工艺参数 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应用冷沉淀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输注红细胞+血浆)与试验组(输注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试验组患者24 h止血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0.56%),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T、APTT、FIB指标水平对比差异甚微(P>0.05),治疗24 h,试验组患者的PT、APTT短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应用冷沉淀输注能纠正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缩短出血时间,起到快速止血的效果。

  • 标签: 消化道大出血 冷沉淀输注 凝血功能 应用效果
  • 简介:大量失血而引发的失血性休克,需要大量输血和补液来抢救生命。但输人大量库存血会引起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为有效控制出血,在抢救大出血患者时,往往需要输入血小板和补充凝血因子。由于新鲜血小板不能及时满足临床需要,为此笔者采用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大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血小板 冷沉淀 输注
  • 简介:沉淀物是从全血中提取的血浆制品,可广泛用于某些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缺乏症和某些疾病并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友病患者,尤其是第Ⅷ因子缺乏的甲型血友病,有明显作用。用后可迅速纠正出血倾向,消肿止痛,达到止血化瘀的目的,挽救患者生命。冷沉淀作为血液制品,在献血员中虽然检测了HBV、HCV、HIV和梅毒,

  • 标签: 血液病 梅毒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大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B组(采用冷沉淀输注),C组(采用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方式)。结果 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最明显,在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也优于AB两组。结论 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最为显著。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冷沉淀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具体制备当中,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进行制备的具体含量及活性等。方法选择本血站2016年一整年当中常规采集的100袋血液,每袋血液为400ml,分离出血浆之后将每袋平均分作两袋,将其中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将病毒灭活血浆作为研究的分析组,将两组血浆进行制备处理后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并对两组血浆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分析组血浆的相关活性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两组血浆的相关指标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冷沉淀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方面,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进行制备的血浆活性相对稍低一些,这一点值得血站工作人员关注。

  • 标签: 病毒灭活 制备 血浆 凝血因子 冷沉淀 活性
  • 简介:摘要医学检验专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非常强的要求。在当前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学时、设备等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本文针对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本文首先对开放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开放实验室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相关的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 标签: 开放实验室 医学检验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实验室是教学及学生学习中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高实践水平的重要场所。就试验室管理而言,实验室安全是管理中的重点,想要保证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顺利,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重要的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实验室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保证。因此,在长期的实践和深入探索中,应该积极摸索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内容,并落实到实际管理中,以此促进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本文对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实验室安全且和谐的发展。

  • 标签: 实验室 安全管理 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