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续性肺部气流交换受限,肺部炎症,肺气肿等为主要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 COPD影响约3.28亿人,约10%的中年人和25%的70岁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该疾病。COPD现在是第三大疾病相关的死亡原因,每年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人,它还与肺癌的发展显著相关。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颗粒物的吸入(烟草的使用),肺部感染等。肺部的低氧状态以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与其病理直接相关。本文将论述缺氧状态以及相关的HIF-1α因子在COPD病变过程中的相关变化及其机制,旨在为COPD的临床防控与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思路。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缺氧对于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概述,认识到人体免疫系统最主要的防御就是免疫的三道防线,其中任何防线中的成员出现了问题,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这也是千里之提毁于蚁穴道理融入医学的一个案例,具体是在免疫系统中呼吸道,肾脏和关键的炎症介质中去分析,高原缺氧给这些器官造成的危害,从而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此文为以后研究此类课题的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原缺氧对消化道粘膜损伤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从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300例进入高海拔地区的正常人群进行本次研究。300例研究对象中有男性127例,女性73例,年龄大约在21~54 岁,平均(36.28±8.31)岁。其中300例正常人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前均为出现明显的缺氧反应,身体各项生理指标均为正常,心功能正常,消化道黏膜未见损伤。300例研究对象在进入高海拔地区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本次参与研究的300例对象对于本次研究流程全部知情并且签署了同意书。对于300例研究对象采取指夹式脉搏血氧仪进行血氧饱和度测试,并且对于出现不良反应人群进行了内镜检查。对于所有进入高海拔人群的进出时间、反应状况以及消化道反应都进行了详细并且定期的问诊和治疗。结果:男性与女性的高原反应与消化道反应分析可以看出,男性共有127人,其中98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7.17%,消化道反应有81人,消反占比为63.78%;女性共有73人,其中52人出现了高原反应,高反的占比为71.23%,消化道反应有37人,消反占比为52.68%。消化道反应内镜检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男性127人中,有胃出血33例,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溃疡9例,胃糜烂17例;女性73人中,有胃出血19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胃糜烂5例。结论:高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低氧,紫外线强,气候多变,高原低氧导致了人体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上腹部疼痛、胃肠出血和消化性溃疡等出现消化道黏膜损伤问题,因此要加强对于高原缺氧反应的分析,有利于研究出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的措施减少高原反应带来的危害。
简介:目的比较短期低压缺氧预处理(hypobarichypoxicpreconditioning,HHPC)与常压缺氧预处理(normobarichypoxicpreconditioning,NHPC)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导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的保护效应。方法48只雄性昆明小鼠按体质量区组随机划分为3组:对照组(CON组)、低压缺氧预处理组(HHPC组)和常压缺氧预处理组(NHPC组),分别采用小动物低压舱与低氧混合气法模拟5000m高空缺氧环境进行缺氧预处理,4h/d,连续7d。7d后分别在地面条件和低压舱5000m急性暴露时进行衣架实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HIF-1α蛋白表达定位与变化。结果①衣架实验得分、从衣架上掉落的潜伏时间显示,暴露高度(地面条件和5000m急性高空)、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到达水平部末端的潜伏时间提示暴露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不同的缺氧预处理方式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CON相比,HHPC、NHPC组脑组织HIF-1α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NHPC组增加比HHPC组更为明显(P〈0.05)。③免疫组化蛋白定位显示,HIF-1α蛋白棕黄色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阳性细胞数量NHPC组〉HHPC组,而HHPC组〉CON组。结论5000m急性高空缺氧可明显降低各组小鼠的协调运动能力;HHPC、NHPC均能对小鼠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所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产生防护效应,但NHPC组比HHPC组在急性高空缺氧暴露时表现出更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其保护效应的差异可能与NHPC脑皮质HIF-1α表达水平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宫内缺氧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于本院产科诊治的32例妊娠晚期胎儿宫内缺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立为宫内缺氧组,同期选取32例健康孕妇设立为对照组。对比子宫动脉的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之比(S/D)及静脉导管的心室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波)、心室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波)、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A波)、心室收缩期与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之比(S/ A)。结果 宫内缺氧组子宫动脉的PI、RI、S/D分别为(0.72±0.24)、(2.45±0.51)、(2.33±0.5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PI、RI、S/D、S波、D波、A波、S/ A等血流参数监测子宫动脉等部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很强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纳入7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参与研究,并将78例患儿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儿胞二磷胆碱治疗,予以治疗组患儿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患儿的74.4%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CDCC评分(中国儿童发育量表)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出生2个月、3个月治疗组患儿的CDC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患儿临床治愈率。
简介: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总结工作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其中痊愈 56例,放弃治疗 6例,死亡 2例。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简介: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缺氧肠上皮屏障功能调控的作用。方法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系IEC-6细胞分为3组:常氧组(21%氧浓度)、缺氧组(2%氧浓度)、缺氧+环巴胺组(用5mmol/L的环巴胺预处理30min后,再给予2%氧浓度进行缺氧处理)。RT-PCR检测Hh信号通路IHH、PTCH、GLI-1mRNA的表达变化,电阻测定仪检测跨上皮电阻(TER),Westernblot检测IHH、紧密连接蛋白经典表达分子胞质附着蛋白(ZO-1)、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1)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常氧组Hh信号通路IHH、PTCH、GLI-1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6±0.009、0.459±0.087、0.142±0.023;缺氧组分别为0.303±0.052、0.678±0.073、0.483±0.0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14.05,一11.85,一6.52,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常氧组和缺氧组的IHH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06和0.9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8.08,P〈0.05)。常氧组、缺氧组和缺氧+环巴胺组的TER分别为(134±5)Ohm/cm。、(100±6)Ohm/cm2、(118±5)Ohm/cm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d,P〈0.05)。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下降约27.7%(t=7.84,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环巴胺组回升约16.4%,但仍低于常氧组(t=4.23,P〈0.05)。常氧组胞质附着蛋白一1、咬合蛋白、闭合蛋白一1的表达分别为1.184-0.24、0.80±0.13、0.90±0.09,缺氧组分别为0.58±0.08、0.32±0.05、0.50±0.09,缺氧+环巴胺组分别为0.92±0.21、0.43±0.10、0.82±0.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2.88,10.09,P〈0.05)。缺氧组较常氧组分别降低48.7%、40.0%、55.6%(t=12.86,
简介:脑功能是指脑接受内外环境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整合,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最终产生认知和行为的功能。大脑皮质的代谢极为旺盛,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50%,而氧储备很少,是缺氧之后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