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 5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 38例抢救成功、 12例死亡。结论:临床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高,尽可能早期诊断心源性休克,严密监测和及时、正确的采取抢救措施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关键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被动抬腿实验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差值(ΔMAP、ΔCVP、ΔHR)、每博心输出量变异度(SV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7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以容量负荷实验结果分组,心指数增加≥10%为容量反应阳性,数据纳入有反应(R)组,<10%为容量反应阴性,数据纳入无反应(NR)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R组ΔMAP、ΔHR高于N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0、5.24,P均<0.05),R组容量负荷实验后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大于负荷实验前,SVV、HR小于负荷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75、8.23、3.76、16.26,P均<0.05),ΔMAP、ΔHR、SVV预测容量反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80、0.86,最佳切点分别为ΔMAP≥6.50%、ΔHR≥7.50%、SVV≥11.50%,特异性分别为83.81%、73.02%、70.31%,敏感性分别为70.72%、73.23%、87.81%,ΔCVP、GEDVI、CV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5、0.48、0.57。结论ΔMAP、ΔHR、SVV能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性,而ΔCVP、GEDVI、CVP不能很好地预测容量反应性。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被动抬腿实验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医学中探讨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急诊护理。方法:本次的实验对象是随机选择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这一年中在X医院进行康复护理的214名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1 : 1比例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规范和科学的急诊护理,从而比较两组护理过程带来的结果。结果:在患者的护理中,观察组的护理方法成效明显,而对照组未取得明显效果。结论:在如今的社会中,中国老龄化严重,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病几率也大大提升,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很有必要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是否休克分为心源性休克组与非休克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经过分析发现,休克组患者与非休克组患者相比,其年龄范围高、血压低、心率快,并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发生其他并发症方面,明显比非休克组高。结论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龄,而心源性休克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比非休克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几率更高,死亡率同样高于非休克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特征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有心源性休克患者的 IABP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 2014年 5月至 2017 年 5月期间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有心源性休克且进行 IABP治疗的所有病患中随机选择 100个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正常护理,而实验组则需要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以及血压水平明显要低于实验组 ( P< 0.05);至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促进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且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满足病人对于护理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推广是有价值的。

  • 标签: IABP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致病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29例非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画着,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恢复化的治疗分析。方法分析其非急性心肌梗死致病的复杂程度,对死亡率水平,综合治疗效果,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判断,明确实际有效提升整体抢救性治疗的成功率水平。结果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中,通过有效的除颤,电机,呼吸机等治疗,整体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环节。结论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症中,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对于预防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非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性休克治疗上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后出现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今年的1月份我们医院收治44例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我院将收治的患者作为此项目的分析研究对象。将收入的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有患者22例,普通组采取常规治疗,而专家组对患者采取普通治疗的同时,再对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再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差异不是很大,再治疗一段时间后将两组患者的心率频率进行对比。专家组在治疗中发现患者的心率恢复的比较快,心率正常,经过数据对比后发现数据是符合统计学的p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 短期治疗 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护理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间收治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IABP护理)。对比生命体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护理可稳定生命体征,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IABP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气压对心源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临床治疗及评估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50 例、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患者均采用 间歇性气压和补液试验原则进行容量负荷试验,观察并统计患者心率(

  • 标签: 间歇性气压 心源性休克 液体反应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大剂量多巴胺滴定式给药救治心源性休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120例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大剂量多巴胺滴定式治疗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剂量多巴胺滴定式治疗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使用大剂量多巴胺滴定式给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不会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大剂量 多巴胺滴定式 心源性休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使用IABP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1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过程。结果通过IABP辅助治疗期间给予密切观察和护理,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术后2天撤除IABP,2周后顺利出院。结论熟练掌握IABP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IABP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IABP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使用 IABP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我科 1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过程。结果 通过 IABP辅助治疗期间给予密切观察和护理,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术后 2天撤除 IABP, 2周后顺利出院。 结论 熟练掌握 IABP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 IABP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IABP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研究,根据就诊顺序把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三联疗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左主干或三支病变、肌钙蛋白、左心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为35%,对照组为5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观测、处理并发症状以及三联疗法是治疗患者的重要内容,可将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临床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分析一例心衰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辅助治疗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主要包括:ECMO的建立配合要点、治疗阶段护理、呼吸道及肾功能管理等,以及治疗期间肾功能、凝血功能、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监护,感染预防、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等。

  • 标签: ECMO CRRT 心衰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脉率和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变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