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被动抬腿实验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差值(ΔMAP、ΔCVP、ΔHR)、每博心输出量变异度(SV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7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以容量负荷实验结果分组,心指数增加≥10%为容量反应阳性,数据纳入有反应(R)组,<10%为容量反应阴性,数据纳入无反应(NR)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R组ΔMAP、ΔHR高于N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0、5.24,P均<0.05),R组容量负荷实验后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大于负荷实验前,SVV、HR小于负荷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75、8.23、3.76、16.26,P均<0.05),ΔMAP、ΔHR、SVV预测容量反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80、0.86,最佳切点分别为ΔMAP≥6.50%、ΔHR≥7.50%、SVV≥11.50%,特异性分别为83.81%、73.02%、70.31%,敏感性分别为70.72%、73.23%、87.81%,ΔCVP、GEDVI、CV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5、0.48、0.57。结论ΔMAP、ΔHR、SVV能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性,而ΔCVP、GEDVI、CVP不能很好地预测容量反应性。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医学中探讨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急诊护理。方法:本次的实验对象是随机选择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这一年中在X医院进行康复护理的214名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1 : 1比例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规范和科学的急诊护理,从而比较两组护理过程带来的结果。结果:在患者的护理中,观察组的护理方法成效明显,而对照组未取得明显效果。结论:在如今的社会中,中国老龄化严重,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病几率也大大提升,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很有必要性。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有心源性休克患者的 IABP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 2014年 5月至 2017 年 5月期间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有心源性休克且进行 IABP治疗的所有病患中随机选择 100个患者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正常护理,而实验组则需要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以及血压水平明显要低于实验组 ( P< 0.05);至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促进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且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满足病人对于护理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推广是有价值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研究,根据就诊顺序把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三联疗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左主干或三支病变、肌钙蛋白、左心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为35%,对照组为5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观测、处理并发症状以及三联疗法是治疗患者的重要内容,可将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