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形成评价教学在骨科临床护理学科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们将在医院选择68名骨科执业护理人员。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编号为1、3、5...,将2、4、6...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终结性评价,实验组进行形成评价。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地分析,实验组理论成绩83.1±7.5分、操作成绩83.6±7.0分、总体评价83.4±6.4分,对照组理论成绩74.5±8.3分、操作成绩76.5±6.3分、总体评价75.3±5.8分、组间数据相比前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所有实习生参加考试时均分发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68份,回收率100%。;对本次调查报告进行全面地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的教学反馈相比前者效果较好,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骨科临床护理学教学实施的形成评价方法效果显著,对临床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骨科护理 教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观察在心电图教学过程中采取形成评价的应用实效。利用数字双盲法将在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进行实习的88名本科临床医学学生选取为此次分析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配法将88名学生均等分成两组各44名学生,即为研究组与参考组。向参考组学生实施常规教学方法,向研究组学生实施形成评价方法,分析观察两组学生的教学方法满意度,分析所有学生的学习及格率,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实效性。经过系统学习后,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方法满意度相较于参考组明显较好,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研究组学生的学习及格率相较于参考组明显较高,两组数据差异明显(100.00%:86.36%),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心电图教学过程中采取形成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心电图的使用技巧,还能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效性,值得在心电图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心电图教学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用化学形成评价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0级80名学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参照组(n=40),前者采用形成评价,后者采用总结性评价,对比两种评价方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课成绩、合格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 医用化学 形成性评价
  • 简介:摘要形成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方法,应用于内科护理学中进行过程评价,能够通过对护理学进程的了解和掌握,总结出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计划以及教学过程中发生或潜在的问题,尽快反馈给教学主体,进行教学进程对的改进和完善1.形成评价方法是现阶段医学领域以及各个进展性领域的一种新型引导方式,对传统的权威理论形式的教育主导方式产生挑战.我国护理学教学中逐渐应用形成评价体系,有助于形成能够适合我国护理学教学的应用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本文研究内科护理学形成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应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形成评价教学的应用模式教学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2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学乳腺疾病课程形成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及教学效果。【方法】 构建教学形成考核评价标准,在外科学教学中乳腺疾病章节课程应用。 【结果】 在2018级本科班外科学课程乳腺疾病章节教学中采用形成考核评价体系,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级,两个班级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60.09±4.59分和58.63±5.38分,而两班级在期末临床操作考试成绩为和25.50±1.77分 和24.77±2.45分,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级各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4, p<0.05,t=2.618, p<0.001)。学生及旁听教师对乳腺疾病章节课程满意度进行评分,两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分别为85.55±5.57分和83.31±6.61分( t =2.78,p﹤0.05)。【结论】外科学乳腺疾病课程形成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外科学乳腺疾病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外科学 乳腺疾病课程 形成性考核 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形成评价在高职护生《护理礼仪》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04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礼仪》课程中应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技能、期末考试等形成评价指标进行教学评价。课堂结束后,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各种考核方式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学生对课堂的总体满意度为81.7%(85/104),考试成绩优良率为54.8%(57/104)。93.2%(97/104)的学生认为形成评价有助于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高。结论 形成评价有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 标签: [] 高职,护理 护理礼仪 形成性评价
  • 简介:摘要:如今我国医学事业发展正处于理想阶段,若要提升临床在岗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便要学会站在临床带教工作上提升教学质量获得效果评价,经验证后从而改进临床教学效果,这也是保证未来我国医疗人才足够的主要手段。此种评价方法相较于传统所用的终结性评价相比较,目前医学界使用较为提倡使用的便是形成评价,但是能切实应用在实践教学上的应用性较低,可见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临床实践教学在落实时受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从而改变了效果评价。对此,本文章便围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对于形成评价工具和形成评价实施效果等提出关键性策略,能利于形成评价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顺利推广性。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临床实践教学 策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形成评价的体会.方法针对?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实施形成评价.结果通过改进形成评价方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作为中医院校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自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以来,在我校已开设10余年时间.中西医临床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和学生均要注重培养将中医和西医融会贯通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形成评价,也更要求注重对中、西医学理论的创新和传承,以及中西医临床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形成评价中图分类号R7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9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评价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月与2021年1月,将该时间段内入学的20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在统一肝胆外科实习教学基础上,观察组肝胆外科实习护生实施教学形成评价,对照组肝胆外科实习护生实施教学终结性评价,对比不同教学评价模式下,实习护生出科成绩考核、问卷调查考核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分指标。结果:观察组肝胆外科实习护生出科成绩考核、问卷调查考核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形成教学评价的应用,能够提升肝胆外科实习护生出科成绩考核、问卷调查考核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肝胆外科 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生运用TBL结合形成评价进行外科学总论的教学,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本校5年制临床医学生2个班级进行外科学总论授课,1班1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TBL结合形成评价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实验组学生对TBL结合形成评价教学法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病例、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BL结合形成评价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临床思维发展,提高团队协作、沟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素养。

  • 标签: TBL 形成性评价教学法 外科学总论 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DOPS为工具的形成评价在神经内科临床本科实习生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90名到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实习生,按照单双号分成两组,常规组和直观组每组45名。常规组采取终末考试方式评价集中培训学习成果,直观组采取基于DOPS的形成评价方式,对比两组的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满意程度。结果:直观组的理论与技能考试成绩均较常规组高(P<0.05);直观组的教学满意度是93.33%,常规组为77.78%,直观组明显高出常规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本科实习生技能教学中采用DOPS为工具的形成评价方式,能够强化教学评价及反馈,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习生实际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从而改善教学成效,提升教学满意度。

  • 标签: DOPS 形成性评价 神经内科 本科实习生 技能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DOPS的形成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实习生实践能力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分析DOPS评价模式的特点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旨在为提高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实践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发现,DOPS评价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实习生的自我反思,增强其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为教师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价依据,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 标签: DOPS评价模式 形成性评价 临床医学实习生 实践能力 教学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大小、栓塞程度。结果左下肢22例,右下肢13例,双下肢8例,25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为深浅静脉均有,无单纯浅静脉血栓的病例。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首选方法,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策略.方法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08例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脉置管术后4周观察超声诊断结果,并将其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分析形成因素并制定护理策略.结果208例行股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周围血栓共9例,占4.32%,静脉管腔内血栓充填共8例,占3.84%,静脉管腔壁血栓共8例,占3.84%,静脉血栓形成伴狭窄共7例,占3.36%,股静脉血栓形成共32例,占15.38%,股静脉血栓未形成占176例;32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主要因素为导管留置时间长因素共11例,占34.38%,血清胆固醇高共10例,占31.25%,共5例,血浆白蛋白低占15.63%,导管感染共4例,占12.5%,无肝素或肝素减量透析者2例,占6.24%,以上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术后血栓形成概率较高,其中导致术后血栓形成的因素有管留置时间长、血清胆固醇高、低蛋白血症、导管感染、无肝素后肝素减量透析等.临床应引起重视,术后积极进行相关护理,结合超声检查,避免血栓形成.关键词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血栓;危险因素;护理措施;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femoralveincatheterhemodialysispatientspostoperativethrombosisrelatedfactors,andputforwardthenursingstrategy.MethodstheresearchobjectisrandomlyselectedfromMay2012toApril2014treated208casesofhemodialysispatients,lineoffemoralveincatheterafter4weekstoobservetheultrasonicdiagnosis,anditcanbedividedintothrombosisandthrombosisgroup,analyzestheformingfactorsandnursingstrategy.Results208routinevenipuncturesurgery,catheterthrombosissurroundingatotalof9cases,accountedfor4.32%,8casesofvenouslumenthrombosisinfilling,accounGtedfor3.84%,8casesofvenouslumenatherothrombosis,accountedfor3.84%,venousthrombosisassociatedwithstenosisinall7cases,accountedfor3.36%,femoralveinthrombosis,atotalof32cases,accountedfor15.38%,accountedfor176casesoffemoralvenousthrombosisdidnotformation;32casesofpostoperGativevenousthrombosispatients,themainfactorsforcatheterindwellingtimeislong,atotalof11cases,accountingfor34.38%,serumcholesterollevels,atoGtalof10cases(31.25%),andatotalof5cases,lowplasmaalbumin(15.63%),catheterinfectionin4cases,accountedfor12.5%,withoutheparinorheparinondialysisin2cases,factorsaccountedformorethan6.24%,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modialysispatientspostoperativefemoralveincatheterthrombosisprobabilityishigher,thecausingfactorsofpostoperativethrombosishavelongtubeindwellingtime,highserumcholesterol,hypoalbuminemia,catheterinfection,noheparindoseheparinafterdialysis,etc.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clinical,positivelyrelatedtonursinkgeycarweor,dpsostoperativecombinedwithultrasound,preventthrombosis.hemodialysis;Venipuncture;Bloodclots.Riskfactors;Nursingmeasures;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1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240例,回顾性分析普外科创伤性骨折患者情况。结果男性DVT发生率15.56%明显高于女性DVT发生率8.33%。DVT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明显升高,患者BMI指数大于25、有吸烟者明显增高。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DVT发生率明显高于总体发生率。高空坠落患者DVT发生率最高,达到43.76%,高能量损伤患者DVT发生率较低能量损伤患者发生率较高。随着手术时长的延长,患者DVT发生率增加,手术时长小于1小时时发生率为10.40%,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时DVT发生率高达50.00%。全身麻醉患者DVT发生率28.13%明显高于非全麻患者11.24%。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有DVT发生可能性,年龄≥60岁、有吸烟史、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能量损伤、手术时长大于2小时全身麻醉患者均可导致DVT发生率增高,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重视,预防DVT的发生。

  • 标签: 普外科 创伤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抗凝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治疗组31例,治愈30例,1例死亡;手术治疗组10例(其中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2例),治愈8例,死亡2例。全组共治愈38例(92.7%),死亡3例(7.3%);术后随访1~8年,复发3例,死亡2例,远期生存率87.8%。结论正确认识AMVT的临床特征,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 临床特征
  • 简介: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DVT的相关性,探讨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DVT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DVT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DVT部位、分型、时间分期及Hcy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成员间年龄分布及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DVT病例组患者以50-60岁为好发高峰期,左下肢DVT比右下肢多见(3.38:1)。DVT组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侣.45±9.67vs1389±4.33,P=0.001)。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Hcy水平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DVT组部位分型、发病时间分期各组间Hcy对比无明显差异。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VT发生的敏感的风险标记,Hcy的监测对诊断DVT的观察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HH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