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直接数字X线摄影术(DR)与传统X线在骨骼系统不同部位的成像质量。方法选择我院120例患者骨骼系统不同部位DR平片以及同时期常规X线平片共150对,由5位影像学医师分别对每对图像进行一一对照,观察骨皮质、骨松质、骨膜、周围软组织、骨折、潜在的病理损害以及总体印象7项指标,按5个等级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并打分。同时由3位骨科医师从诊断角度对不同部位疾病的成像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结果DR对于骨皮质、骨松质、骨膜、周围软组织、骨折、病理损害的成像质量及总体印象明显优于传统X线,统计学意义差异非常显著(P〈0.001)。对脊柱及骨盆疾病DR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X线(P〈0.05),而对于普通四肢病变,二者满意度相当(P〉0.05)。结论在临床骨骼系统应用中,DR图像质量大多数情况下明显优于传统X线,但从临床诊断角度来看,脊柱及骨盆成像时应优先选择DR,而对四肢病变则可首选传统X线检查。
简介:目的比较非晶体硒平板探测器DR系统和CR系统的图像噪声、空间分辨率和入射体表剂量(ESD),研究数字X线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相同管电压(125kVp)和不同mAs对仿真胸部体模用分辨率测试卡进行DR和CR曝光成像,测量ESD、空间分辨率,计算均方根(RMS)值,分析mA8、ESD、RMS及空间分辨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两种系统的RMS随mAs的增加而降低,ESD随mAs的增加而增加。两种系统成像相同ESD时,DR的RMS略高于CR。ESD增加至一定量时,空间分辨率达到极限值(CR为3.1lp/mm,DR为3.4lp/mm)。结论数字系统放射线剂量的改变会导致噪声、分辨率变化。适度的噪声水平对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将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方法应用于胆道系统X线阴性结石患者中,分析和评价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目标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展分析和临床诊断的32例胆道系统X线阴性结石患者,分组方法参考随机数字法,常规CT诊断方法实施于参照组(16例),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方法实施于实验组(16例),计算并研究2组患者的检出合计率、检验满意合计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检出合计率参比于实验组患者计算得到的数值,P<0.05,表现出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检验满意合计率参比于实验组患者计算得到的数值,P<0.05,表现出数据值检验和分析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系统X线阴性结石患者采取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方法获得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R以及两种DR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的使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CR以及两种DR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拍摄的照片各400份,由我科1名副主任医师与5名主治医师对所选摄片进行统一分析,对三种设备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另外由2名摄影技师评估三种设备的性能。结果经过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CR、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的甲级片率分别为71.00%、82.00%、85.00%;CR、非晶硒平板探测器DR、非晶硅平板探测器DR的综合得分分别为89分、92分、94分。结论从工作效率、摄片质量以及成像速度上来看,DR优于CR,但从灵活性上来看,CR优于DR,且CR可以与普通X线机、普通钼靶X线机、床边机、普通口腔全景X线机配合使用。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直接数字化 X线摄影系统 (DR)检查用于颈椎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7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选取同期 7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直接数字化 X线摄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齿突与枢椎棘突轴绀不重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两组在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反常上无明显差异 (P > 0.05 ); 观察组前屈侧位片中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 0.05 ),两组在侧位片中成角位移和水平位移无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直接数字化 X 线摄影系统检查是临床颈椎病诊断的主要方法,通过正位片和侧位片的拍摄,能够清晰反映有无骨质增生及 椎 间隙和椎间孔改变,并可观察颈椎曲度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