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住我科诊断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并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桡骨远端T型定接骨板进行治疗的试验组以及使用常规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优良率以及经治疗后腕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对比和讨论。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相对于试验组有明显改善,试验组优良率为83.3%相对于对照组的60.0%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腕关节经过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现对于对照组的20.0%有明显下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知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于长队外固定支架有明显改善,可以有效减少腕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桡骨远端骨折,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n=30),另一组为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复位治疗,n=30),比较不同治疗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手术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96.67%(29/30)高于对照组患者80.00%(24/30),(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患者腕关节血运破坏较小,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桡骨远端解剖形态,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结合宫腔镜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我院收治的228例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采用超声结合宫腔镜治疗)和对照组128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并进行3~12个月的随访。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到,治疗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都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半年、一年后的子宫肌层愈合情况都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术后复发率为(2.3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的患者,使用超声结合宫腔镜治疗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板腺按摩联合药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患者108例纳入本文实验,将10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睑板腺按摩,对比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睑酯评分等。结果:实验组自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自觉症状评分对比具有差异表明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5s的患者少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在5~10s的患者多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10s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睑酯评分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睑酯评分为0分、1分的几率高于对照组,睑酯评分为2分和3分的几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为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患者实施睑板腺按摩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泪膜破裂的时间,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厚壁型胆囊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及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进行住院治疗的78例胆囊占位患者。将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和病理检查,分析该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等情况。并根据结果比较厚壁型胆囊癌与胆囊良性病变的患者的超声图像的影像学差异。结果:二维超声检出厚壁型胆囊癌16例,10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符合率为62.50%;超声造影检出厚壁型胆囊癌21例,17例与病理结果符合,符合率为80.95%,超声造影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厚壁型胆囊癌患者与胆囊良性病变的患者超声图像中胆囊的宽度、壁厚度、是否伴有明显血流、黏膜完整性及周围组织有无浸润及转移等都有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二维超声来说,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厚壁性胆囊癌的效果更为显著,诊断效能更高,有助于提高检测效果,帮助患者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减少由于治疗不及时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背景: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和接骨板固定治疗。手法复位治疗因发生再移位风险较高,临床应用受限。固定治疗因入路方式不同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患者病情不同,其手术入路选择不同,通常向掌侧出现移位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多行掌侧入路治疗。目的:研究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对临床疗效、功能恢复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选择不同分为2组,将应用手法复位和石膏外固定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功能恢复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3.96±2.65)vs(11.50±2.20)周]短,桡骨短缩[(1.75±0.72)vs(0.76±0.42)mm]和掌倾角(6.53°±4.11°vs10.80°±4.89°)优(P〈0.01);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67.57%vs94.59%)升高(P〈0.01);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41%和13.5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桡骨短缩、掌倾角优化和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中应用A型肉毒毒素膀胱壁注射的有效性。方法:选入样本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超声在治疗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作用价值。方法:从本院收治的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中,抽选出100例作为样本。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以简单随机法将100例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前者采取开腹手术、后者则展开超声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VS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对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超声、宫腔镜联合治疗方式,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应用中药眼罩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9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5例,人工泪液治疗),乙组(45例,人工泪液+中药眼罩熏蒸+睑板腺按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甲组82.22%(X2=4.050,P<0.05);乙组治疗后BUT、SIt检查结果明显优于甲组(P<0.05)。结论 中药眼罩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比较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0月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B型壁间血肿患者48例,14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给予降压、镇痛镇静治疗(腔内组),34例患者行单纯药物降压、镇痛镇静等保守治疗(保守组),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血肿基本吸收率、死亡率、恶化率。结果腔内组与保守组的卧床时间、死亡率、恶化率分别为8.42±2.34天vs12.92±3.75天、7.14%vs14.70%、7.14%vs32.35%,腔内组与保守组随访1、3个月的血肿基本吸收率分别为71.42%vs47.05%、92.86%vs64.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根据影像学检查主动脉的形态、症状体征等重要因素来明确腔内修复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