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供应室的工作对于医院工作中非常重要,其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规范地进设备物资的管理、养护,尤其加强灭菌器的管理和掩护,进行规范的操作,提高人员素养是医院临床正常运转的保障,对于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善于总结,寻求原因,积极改进,其中压力蒸汽灭菌器湿包问题较为常见,我们应积极应对,对其背后的原因要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最大限度地让灭菌物品湿包发生率得到降低,提高供应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通气模式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重症肺炎患者,并根据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BIPAP模式支持通气;观察组26例,采用PRVC模式支持通气。在治疗过程中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氧合指数、血压、心率等,并做好临床症状的变化记录,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在通气治疗1h后观察组的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h、24h后则更加明显(P<0.01);血气指标pH、PaO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aCO2在治疗12h、24h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异常。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PRVC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有创机械通气模式,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简易VSD技术在压力性损伤创面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压力性损伤患者 ,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40例。实验中压力性损伤创面采用自制简易VSD技术治疗,对照组压力性损伤创面采取常规伤口换药治疗。结果:使用自制简易VSD技术,用于创面感染的治疗,治疗后7-10天,创面感染率下降了69.24%,治疗后15-21天,创面感染率下降了87.26%。两组相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易VSD技术应用于压力性损伤创面的处理,与常规伤口换药相比,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性损伤创面感染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 ICU)护士的压力程度以及工作压力来源,以指导护理管理。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 ICU及老年病科 ICU共 80名护士,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工作压力源以及压力程度调查。结果:问卷回收率达到 100%,合格率 100%。护士专业与工作方面问题得分最高,其次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病人护理方面、工作环境与仪器设备、管理与人际关系方面问题,从变异指数来看最高为工作环境与仪器设备,其次为管理与人际关系方面问题、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与工作方面问题、病人护理方面。总分均值没有压力 5.0%、稍有压力为 42.5%,中度压力 43.8%,较大压力 8.8%。得分从高到低前 6位的条目主要为工资太少、护理工作社会地位很低、晋升机会太少、经常加班、所护理的病人病情过重、上班期间书面工作过多,得分从低到高前 6位条目分别为与护理管理者发生冲突、与医生冲突、同事之间缺乏理解与支持、同事之间缺乏友好合作的氛围、工作分工不明确、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结论: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普遍较高,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发展、薪酬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湿包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消毒供应科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灭菌包 120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灭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湿包相关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方法实际效果。结果 对照组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一般,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在实践中提高业务员的素质,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湿包数量,提高蒸汽灭菌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医院医用压力容器的管理,分析应用不同管理手段其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1-12月院内医用压力容器50件为对象,依据年份将其分为应用常规管理对照组(2021年1-6月)和PDCA循环观察组(2021年7-12月)。评估其消毒合格率以及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消毒合格率96.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容器维护保养、容器安全操作、容器周期检定、建立容器技术档案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管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模式于医院医用压力容器管理中效果理想,提升消毒合格率的同时满足管理质量的增加,利于院内器械无菌管理及患者的诊治,值得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 82 例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参照组实施气囊压力测量标定时侧量方法,观察组实施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用时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持续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气囊压力控制方法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