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利奈唑胺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4年 12月到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 7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和对照组 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情况以及痰菌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有明显差异(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临床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可控,可以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PCR阴性、痰结核杆菌阴性、抗酸染色涂片阴性以及症状改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药联合化疗,观察组是以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痰菌阴转情况对照组转阴53.33%,观察组93.3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耐多药结核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痰菌转阴率高,不良反应配合减量及对症治疗可以控制,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良药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 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造成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的用药分析和讨论,为临床提供用药指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 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选用利奈唑胺抗感染造成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与转归情况,分析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结果: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造成血小板较少的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 LIT 的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
简介:目的:探讨利奈唑胺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改变,以指导利奈唑胺骨水泥在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在40g骨水泥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利奈唑胺,将样本共分成8个组,每组测定5个样本,8组分别是:Ⅰ组为对照组,不加抗生素,第Ⅱ到第Ⅷ组加入抗生素的量分别为1.2、2.4、3.6、4.8、6.0、7.2及8.4g。分别测定各组面团期时间、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结果各组面团时间在2′50″~3′40″之间。随着抗生素剂量的增加,面团时间也随之增加。各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优于ISO5833标准,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高于其他各组,与其他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第Ⅷ组的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低于其他各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面团时间随着利奈唑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预防性使用,则每40g骨水泥中最多可以加入1.2g利奈唑胺,否则会影响骨水泥的强度。如果利奈唑胺骨水泥用于制作占位器,在每40g骨水泥中最多不要加入超过7.2g的利奈唑胺,不至于太影响骨水泥占位器的强度,但是加入的最佳剂量是多少,本系列实验的另一部分会有详细交代。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与易发生人群,并加以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8例患耐药性结核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利奈唑胺口服治疗,观察服药后患者出现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男性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患者不良发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代谢异常。结论 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性结核病虽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是不良反应多且对机体影响大,对于男性患者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对于神经系统危害也较大,因而在使用该药时应当密切观察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停药。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在治疗耐药结核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与易发生人群,并加以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8例患耐药性结核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利奈唑胺口服治疗,观察服药后患者出现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男性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患者不良发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和代谢异常。结论 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性结核病虽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是不良反应多且对机体影响大,对于男性患者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对于神经系统危害也较大,因而在使用该药时应当密切观察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停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50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对这50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用药时间、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等指标上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致病菌感染的患者时,应密切关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对于血小板基础值低于正常范围、肾功能不全、患有血液疾病、高龄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密切监测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避免该药物与其他造成血液系统损伤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之中分别应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重症感染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地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各60例,并对其使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之下临床的治疗效果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知,研究组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之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效果更高,对于细菌的清除率较高,并且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诊治的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共78例,对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前者采用传统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利奈唑胺治疗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来说,在传统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有助于使治疗的整体效果显著提升,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用药的安全性有保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联合运用利奈唑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间本院陆续接收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择取出68例,遵照随机双色球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探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其提供常规药物治疗,而探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利奈唑胺,分析两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经治疗后其转阴率数据以及治疗效果数据,记录运用利奈唑胺治疗期间探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探究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转阴率数据以及治疗有效率数据皆显著性高于参照组;探究组患者在接受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以腹泻、白细胞下降、贫血、末梢神经炎为主,并未出现严重性不良事件。结论:临床上运用利奈唑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但治疗期间需紧密关注患者是否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有效处理,以避免出现严重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