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疾病的患者42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9月-2018年9月,其中将21例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1例多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同时对其临床生物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采取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灶。结果在研究组的21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单侧病灶,有18例患者为双侧病灶,有12例患者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为57.1%,有12例患者合并微小癌疾病,所占比例为57.1%,有6例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所占比例为28.6%,有4例患者发生局部侵犯的情况,所占比例为19.0%,有1例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所占比例为4.8%,10年生存率为90.5%。有9例患者的所有病灶均有BRAFv600E基因突变,所占比例为42.9%,有4例患者的所有病灶均未有BRAFv600E基因突变,所占比例为19.0%,独立起源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比例高达42.9%。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灶大多为双侧发病,很多患者合并微小癌疾病,同时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疾病以及局部侵犯的患者也较多,但是与单发病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10年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等数据差异不明显,对于不同病灶的起源问题可以通过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间接预测,且很多不同病灶是独立起源的。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癌是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近年来PTC发病率急剧上升,甲状腺乳头状癌分为经典型,高细胞亚型等亚型。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见基因突变类型,是近年来分子研究热点,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增加甲状腺癌诊断精确性,与PTC侵袭性密切相关,术前检测可有效指导PTC治疗方案选择,在PTC诊疗方面意义重大。研究综述BRAF V600E突变对PTC的临床研究,从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阐述,探讨相关研究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能否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预后判断。方法从各大知名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3月前的有关检测是否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文献。结果甲状腺癌组BRAFV600E突变率(78.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突变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64..7%)高于未突变组(21.6%)(P<0.05),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BRAFv600E突变组造影增强模式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中造影模式弱增强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9.7%)低于等增强组(69.7%)和高增强组(76.2%)(P<0.05)等增强组与高增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预测因子;超声造影不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突变的存在,但不同造影模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
简介: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癌组织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及TSHR-mRNA的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122例,利用PCR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并将其分为BRAF^V600E基因突变组和BRAF^V600E基因野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SHR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法进行验证。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TSHR及TSHR-mRNA的表达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系,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SHR及TSHR-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RAF^V600E基因突变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SHR及TSHR-mRNA表达水平较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组明显降低。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TSHR表达下调有关。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receptor,PR)、CD56和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CD56和BRAFV600E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ER、PR、CD56和BRAFV600E蛋白的表达。【结果】ER、PR和BRAFV600E在PTC组高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结甲组;CD56在PTC组表达缺失,腺瘤组及结甲组高表达;ER、PR、CD56和BRAFV600E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D56和BRAFV600E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ER、PR、CD56和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无关。
简介: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促进了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领域的研究进展。BRAF基因突变将导致MAPK通路的持续活化,引发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BRAF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为第1799位碱基由胸腺嘧啶错义突变为腺嘌呤(T1799A),导致其翻译的缬氨酸变为谷氨酸,即BRAFV600E基因突变。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旁腺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BRAFV600E基因突变对于指导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方式、控制放射碘治疗的剂量和预后的判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该突变的靶向药物也正处于试验阶段。本文将对甲状腺癌领域的BRAF基因突变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展开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时将RAF V600E 基因检测方法与细针穿刺活检方法进行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工作在我院展开,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共选取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的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另一组给予穿刺活检联合BRAF V600E 基因检测,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下的诊断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其分别为96.00%和82.00%,其中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表示为P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生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进行治疗,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睑板腺按摩,两小组采取相同的疗程,以七周为一疗程,在此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以及患者各项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为(11.34±1.52)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9.63±1.47)s,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对患者眼部畏光、充血、疼痛、异物感四项症状进行积分评价,研究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时,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患者睑板腺按摩,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护理临床疗效。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18年4月--2018年12月;样本构成我院收治的4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分组情况根据入院时间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B组行常规护理方法,A组行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干预效果、BUT、FLS、LMS指标。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BUT、FLS、LMS指标均低于B组。结论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对该病缓解有积极作用,临床效果良好,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护理临床疗效。方法样本选取时间2018年4月--2018年12月;样本构成我院收治的4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分组情况根据入院时间分为A组与B组各21例。B组行常规护理方法,A组行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干预效果、BUT、FLS、LMS指标。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BUT、FLS、LMS指标均低于B组。结论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对该病缓解有积极作用,临床效果良好,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睑板腺按摩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护理临床疗效。方法:样本选取时间: 2018年 4月 --2018年 12月;样本构成:我院收治的 4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分组情况:根据入院时间分为 A组与 B组各 21例。 B组行常规护理方法, A组行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干预效果、 BUT、 FLS、 LMS指标。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 B组( P<0.05)。 A组 BUT、 FLS、 LMS指标均低于 B组。结论:睑板腺按摩护理干预对该病缓解有积极作用,临床效果良好,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板腺按摩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人工泪液、热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睑板腺按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睑板腺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FL、睑板腺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可有效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泪液分泌和稳定性,改善睑板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癌症患者采纳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关键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定性描述方法,通过目标抽样方法选择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参与者,对他们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导向性内容分析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归纳和解析。结果:共计11名癌症患者参与了本次访谈,分析后归纳出3大主题。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改善身体状况、减轻痛苦症状以及提供心理支持方面,使患者感受到其实际效用。这些技术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被视为其显著优点,极大地推动了患者的接纳和使用。我国深厚的中医文化背景对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的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中医适宜技术的实际效益、安全性、便捷性,以及深入人心的中医文化,都是促使癌症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患者利用这些技术缓解不适,提升生活品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使用睑板腺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计算目标即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参与诊治的54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依据双盲法划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27例,睑板腺按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合计值、BUT、LMS、FLS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指标之间显示统计学验证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使用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中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熏眼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2023年1月~2023年12月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予以常规药物+睑板腺按摩治疗,观察组增加中药熏眼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角膜稳定性。结果 治疗后总治疗有效率分析两组,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基础分泌测试(S I T)治疗后分析两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理想(P<0.05)。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眼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效果理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角膜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