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人造心脏瓣膜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1985年7月~2001年9月应用人造心脏瓣膜进行瓣膜替换术420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术(MVR)3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8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DVR)19例,置入瓣膜439只。结果早期死亡29例(6.9%),其中MVR5.7%.AVR10.6%,DVR10.5%,死亡原因主要是低心排(LOS)、心律失常。随访0.5~16年,总随访时间2561.66病人·年(平均6.98病人·年),晚期死亡12例,晚期死亡率为0.47%病人·年,死亡原因主要是伴发病与抗凝问题。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善,死亡逐年下降,尤其是近年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的瓣膜替换以后。国产瓣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瓣膜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5日至2017年3月25日我院收治的癫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其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癫痫总控制率为92.1%,参照组患者癫痫总控制率为73.7%,对比P<0.05。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对于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代替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氯氮平治疗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继续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改为喹硫平。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病情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GI-SI(1.61±0.70)分低于对照组的(2.82±0.83)分,SF-12(33.96±3.17)分高于对照组的(30.91±3.07)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使用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病情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十分理想。
简介:目的评价利培酮与奥氮平替换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原服用奋乃静治疗的2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126例,口服利培酮替换奋乃静治疗,B组131例,口服奥氮平替换奋乃静治疗,观察1a。于入组时及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各时段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减分值均呈持续性增高,治疗12个月末A组有效率为62.5%,B组为69.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锥体外系反应、胃肠道不适、便秘、头晕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显著,但利培酮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高于奥氮平,而体重增加发生率低于奥氮平。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奥氮平替换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继续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试验组则替换为奥氮平治疗。通过12周的治疗周期,采用PANSS量表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估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结果显示,试验组在PANSS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上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与依从性良好。因此,本研究表明奥氮平替换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估远程监测技术在前列腺癌患者管理中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方面。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远程监测系统,对照组使用传统监测方法。收集并比较两组的PSA水平、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数据。结果:实验组在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PSA水平控制上未见显著差异。远程监测技术显示出在提升患者体验方面的潜力,但需要进一步优化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5月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方向班学生83名为观察组,采用医教协同、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下教学,同时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非病理检验技术方向班的1077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育人模式教学,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比较。结果:专业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职业素养评价以及岗位胜任力总分,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干预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保障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