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企”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03
/ 2

“校、院、企”背景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人才岗位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评价

吴剑威1黄海1赖筱明1郭广秀2 游平3

1: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 341000

2赣州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  341000

3:江西医至初医学病理诊断管理有限公司  实验室  330006

基金: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合同编号202311978

【摘要】目的:分析“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病理检验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5月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方向班学生83名为观察组,采用医教协同、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下教学,同时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非病理检验技术方向班的1077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育人模式教学,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比较。结果:专业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职业素养评价以及岗位胜任力总分,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干预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保障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病理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岗位胜任力

病理检验技术是临床病理科重要岗位方向,要求职工需具备较高专业能力及操作技能水平,但目前临床病理检验技术岗位人员与医学教育培养体系的矛盾已日益凸显,故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及时适应行业产业发展方向,获得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可按工作岗位分配工作发挥自身能力,从而为行业培养所需的职业应用能力人才是其关键。基于此,我校在2021年在省内率先开设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病理检验技术方向班,与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医教协同开展学徒制试点,并与第三方病理检验独立实验室开展校企合作,三方共同育人,共同开展职业岗位能力评价,积极实现培养病理检验技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的,为探究“校、院、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1160名学生为例进行分析,为医学技术类专业新型职业教育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4年5月在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116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77名(非病理检验技术方向),其中男、女各253、824名;年龄17-21岁,平均(19.55±0.34)岁。观察组83名(病理检验技术方向),其中男、女各16、67名;年龄17-21岁,平均(19.49±0.3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为全日制学生;(2)个人档案完整,信息真实。排除标准:(1)在校期间转换专业学生;(2)依从性不佳,多次缺席教学任务者;(3)期间因个人原因退学者。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育人模式培养,即病理教研室制定课程标准,由校内专兼职教师理论授课,在校内病理检验实验室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期间定期赴医院病理科见习实践1-2次,带学生熟悉病理检验涉及的项目及技能,熟悉仪器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病理科技师则结合学生情况开展指导。

观察组:采用“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①委员会建立:由校、院、企协同进行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即由学校负责招生和组织实施教学、学生日常管理等,合作医院病理科安排病理检验技术专家负责理论教学,在病理科顶岗实践,开展技能实训,进行检验理论知识及技术教学,最后合作第三方独立病理检验实验室负责岗位业务培训与评价,共同组建医学检验病理检验技术方向教研小组,三方共同研究育人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实施性教学计划;②教学计划:结合培养目标、职业能力等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包含: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首先由校内教师、行业专家共同开展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确保其可熟练掌握病理检验理论知识,并能灵活用于实际工作中。其次,组织学生在临床病理科采用现代学徒制顶岗实践,开展实训教学,即在操作前详细讲解、复习理论知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度实践操作计划,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确保其可获得全面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其实践能力。最后,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③效果考核:校、院、企有针对性地开展考核,共同参与学生评定,科学评估职业岗位能力,为临床、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1.3观察指标

①专业理论考试: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校统一命题考试,试卷包含专业基础理论、病理检验操作理论、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共100分,得分越高,专业理论基础越好。

②操作技能考核:对照组由学校考核,观察组由临床病理科、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共同考核,采用相同技能考核标准,分为样本处理、取材、包埋、切片、染色5项,共100分,得分越高,专业技能越强。

③职业素养评价:对照组由学校评价,观察组由临床病理科、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评价,采用问卷与面试的形式同标准开展,包含岗位认知、专业基础、生物安全、质量控制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等方面,共100分。

最终,以专业理论考试40%、操作技能考核40%、职业素养评价20%的比重,对三方面成绩加权计算,综合评定学生岗位胜任力,共100分,得分与岗位胜任力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s)以t值检验,[n(%)]用以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χ2值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专业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职业素养评价以及岗位胜任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专业理论考试

操作技能考核

职业素养评价

岗位胜任力总分

对照组

1077

77.45±5.25

77.85±5.16

78.54±5.42

77.83±5.26

观察组

83

82.45±5.26

89.54±5.32

89.67±5.44

86.70±5.32

t

8.359

19.843

18.171

14.648

P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实践出真知”,医学院校教学过程切忌脱离临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只有培养出充分适应岗位所需的医学人才方能促进学生就业,但临床传统育人模式多以知识传授为主,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欠佳,“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育人模式,重视学生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确保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不仅可针对性培养人才,还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此满足行业需求,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对职业能力持续提升尤为重要。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专业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职业素养评价以及岗位胜任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表明“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其职业岗位胜任力。“校、院、企”一体化协同合作,可有效开发结合临床、贴近岗位的教学与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借助多种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并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借助企业的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有效保障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为病理检验技术职业持续输送人才。同时,基于“校、院、企”一体化模式育人平台有效构建“实验实训、岗位见习、岗位体验、顶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确保学生能力学习的基础上,积极避免学生与临床脱节,且校企合作有效解决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匹配问题,消除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规格,从而培养更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促进就业。

综上所述,“校、院、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让学校、医院、企业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还能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为社会与市场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该模式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提供了新平台,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广泛开展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书香,鄢仁晴,袁瑾,等.情景微课在临床生化检验教学实习中的创新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5):166-168.

[2]刘冰,丁晓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3,37(8):133-136.

[3]楚曼,马艳侠,卢丹,等."校院企协同、科产教融合"重构医学检验基层教学组织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23):97-101.

[4]梁文杰,张征,丁宝珠,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6):100-104.

[5]张海燕,任立平,许子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第二课堂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4,26(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