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处理方式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搜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 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给与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综合分析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对照组为 72.55% ,研究组为 96.08%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P < 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见对照组为 17.65% ,研究组为 9.80% ,两组患者的差异同样有统计意义, P < 0.05 ;比较护理有效率可见对照组为 76.47% ,研究组为 98.04% ,两组患者的差异仍然有统计意义, P < 0.05 。结论 精神科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众多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详细的分析各种不安全因素并积极的给与相对的护理干预才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五官科护理质量 , 保证患者得到良好护理。方法 :分析五官科病房患者特点和护理人员素质 , 包括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法律意识等不安全因素 , 针对性提出加强业务学习、道德教育、法制观念及病房规范管理等防范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差错事故明显减少 , 患者满意率增加 , 达到医、护、患者、领导四满意。结论 :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 , 针对性防范干预是提高五官科护理质量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各28例:一组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一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总结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对策。结果: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2/28),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0%(7/28),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种类以及导致其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积极防范诱因,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方法:从本院精神科选择涉及不良事件的患者 180例,发生时间在 2019年 7月至 2020年 7月,对不良事件的种类、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结果:精神科的不良事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事件,发生率为 44.44%(80/180),一方面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5.56%(100/180)。导致不良事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管理等。结论:由于精神科患者精神状态异常,因此对常见事物的认知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控能力,其护理工作面临较多的风险。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要更加谨慎、专业、细心,从护理技能、制度规范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暴力事件,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疗养环境,促使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存在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总结这些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防范。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在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患者共计 2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新生儿监护室内常见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对这 200例患儿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新生儿监护室出现的不安全护理事件总共有 5例,具体来说,包括 2例针刺伤、 1例院内感染、 2例蓝光烫伤,不良事件的整体发生率 2.5%。对于住院的新生儿来说,造成其出现不安全事件的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人为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结论:由于新生儿的免疫能力较差,自我防范意识还不成熟,因此出现不安全事件后无法及时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这对于新生儿来说是十分致命的。因此,在对新生患儿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提起精神,十分耐心、细致的对患儿进行护理,注重医护之间的配合,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最大程度的避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 除护理技能水平外,护患沟通情况是影响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因而为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本文对护患沟通方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儿科收治的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两组患儿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依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合理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可提升患儿治疗、护理依从度,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 抽选200例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各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安全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19年7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60例患儿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对两组满意度,抑郁、焦虑评分,不良事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性、心理、生活、健康教育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安全管理当中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0例。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高热惊厥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高热惊厥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药品的临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提升儿科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上近年来出现的儿科用药安全问题,分析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对儿科日常用药的安全管理,及时发现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定期开展培训以提升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结果:医院加强对儿科药品的临床安全管理后,临床中儿科的用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因药物应用导致的安全事件明显减少,并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后其责任心得到有效提升,实际药物应用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结论:加强对儿科药品的临床安全管理能有效提升儿科用药的安全性,让儿科的日常工作顺利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手术的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实施细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细节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以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以及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有效避免患者手术发生相关并发症,降低了护理失误状况的发生,在手术全过程经过心理护理干预之后,患者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配合手术治疗。所以,细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