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80例,对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2.50%,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2.50%,P<0.05。结论开展儿科护理安全不安全因素分析,并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患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儿科护理中80例不安全因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自身因素31.43%例,医疗设备15.71%例,护理人员37.14%例,通讯因素10%例,其他因素5.71%例。结论在实践中,护理人员在照顾孩子必须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阐述干预对策,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2%、投诉率2%、患儿依从性98%、家长依从性100%、家长对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能力、护理态度、风险预防的满意度,分别为(93.38±1.25)分、(94.28±1.07)分、(94.55±2.10)分及(96.33±1.12)分。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16%、护理差错发生率18%、投诉率14%、患儿依从性80%、家长依从性82%、家长对护理人员护理理论、操作能力、护理态度、风险预防的满意度,分别为(82.36±3.48)分、(83.74±1.94)分、(84.69±3.70)分及(85.88±2.74)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儿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风险,提升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儿科护理中历年来出现不安全因素的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其各自出现的相关的不同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环境设施因素,患者本身因素以及沟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管理因素8例,占11.43%;护士因素16例,占22.86%;环境设施因素10例,占14.29%;患者本身因素19例,占27.14%;沟通因素17例,占24.29%。结论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来自护士与患者本身以及沟通因素的比例最高,应着重对此进行分析,同时找出以上五种不安全因素的干预对策对临床的儿科护理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干预措施,以提升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儿科护理患儿展开分析,针对护理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将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儿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儿及家长的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沟通因素、疾病本身的因素等。护理过程中针对以上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和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儿童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故出现,提升护理工作的效果,提升家长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安全程度别无他法,只有针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够避免不安全事故出现,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