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过程中应用两种肠造口术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08年到2017年的接收的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还有高位直肠癌患者当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回肠袢式组和Hartmann术组,每组包含30例患者。对第一组患者采取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第二组患者采用Hartmann术造口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回肠袢式组的患者在第一期手术后的禁食时间比Hartmann术组患者要短,第二期手术后的住院时间、禁食时间以及并发症都比Hartmann术组要少,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过程中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结肠癌造口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直结肠癌造口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进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抑郁程度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直结肠癌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升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80例直肠癌根治术并行结肠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自护知识、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出血、狭窄、坏死、周围皮炎、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根治术并行结肠造口术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帮助,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误诊原因,降低阑尾炎的误诊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阑尾误切的发生。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7例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本组27例,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为最主要表现,27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本组27例中12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7例为回肠坏死性憩室炎;6例为盲肠癌;2例为阑尾粘液囊肿。结论发热、腹痛、右下腹固定压痛及白细胞升高仍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依据,病史收集不全面,查体不细致,思想不重视,辅助资料欠缺是急性阑尾炎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4月90例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满意度;造口知识知晓率、造口护理方法掌握度;护理前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造口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造口知识知晓率、造口护理方法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造口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出院后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造口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减少造口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采取延伸护理服务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后延伸护理服务。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规律排便的建立、精神状况、营养状况等。结果通过对患者出院半年后的随访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患者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在术后给予延伸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气道肠道双重造影检查,且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肿瘤部位、大小本组57例患者中有直乙状结肠癌35例,结肠肝曲癌4例,升结肠癌13例,回盲部癌5例。肿瘤最小直径2cm,最大直径9cm;(2)病理分型大体分型浸润型11例,溃疡型10例,浸润溃疡型8例,隆起型28例。组织学分型腺癌46例,黏液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8例。(3)X线表现行气钡双重造影时,有19例肠道充盈缺损,肠壁一侧出现不规则类圆形,病变处黏膜破坏,可表现出浅溃疡,一侧肠壁僵硬,不能扩张;本组有14例腔内龛影,龛影大小约为2~3cm,主要位于腔内,且形态多种多样,常可见到“半月征”。透视可见粗大环形黏膜纹。结论X线在结肠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方法,提取经验并解决相应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7例,均给予器官插管联合静脉给药全身麻醉。分析对比麻醉前后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状况,以及麻醉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患者经对症及有效治疗后,休克得到及时纠正,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动脉氧分压,中心静脉压等情况维持在正常范围内,3例患者原发病情较重,分别为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和嵌顿疝腹膜炎,经积极治疗抢救后患者休克状态未改变,继而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及DIC,术后3天内3例患者均死亡。27例患者麻醉前与麻醉后的血压、心率、氧饱和等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应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证患者的预后,另外对患者的休克状况做好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采取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积极抢救病人,因此,麻醉处理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关键,也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键,合理的选择药物和麻醉方法能帮助患者尽早改善临床症状,从而保障患者机体脏器功能稳定,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围手术期的TPN(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的TPN治疗及护理,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梗阻性结肠癌围手术期的TPN治疗及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ap-re-Do修补术在结肠造口旁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患者评估其术后造口功能。方法择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1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为其采取Lap-re-Do修补术。在术前与术后为患者进行造口功能的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的造口功能比术前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p-re-Do修补术是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推荐治疗术法之一,临床可以将这种疝修补方法进行临床推广,以确保患者造口功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