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市城区社区居民糖尿病的发生和控制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对我市6个县的18个社区456489名常住居民进行血糖监测和糖尿病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市城市居民糖尿病发病率为14.3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3.67%,女性患病率为14.95%,61~74岁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1.82%,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而初中文化水平糖尿病发病率为18.78%,显著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组(P<0.05);城市居民糖尿病控制率为35.23%,女性为38.02%,男性为3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市城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而控制率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控制疾病的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外伤性估摸穿孔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选择保守治疗的27例(28耳)患者设为对照组,选择肝素明胶海绵治疗的35例(37耳)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28d后,观察组鼓膜完全愈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频区气导弹听阀为(28.1±7.5)dB,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0.8±4.2)dB,明显高于治疗后对照组的(22.4±6.2)dB,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且操作简便,值得普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总结患者CT及MRI诊断结果。结果(1)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略有差异,脑内型患者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圆形,MRI表现与瘤出血时间有关,多高T2信号、短T1信号;脑外型CT表现为哑铃型或椭圆形病灶,MRI为“葫芦”状;(2)ROC曲线分析显示,MRI检测的灵敏度(76.2%)与特异度(78.3%)均显著高于CT检测的灵敏度(56.66%)与特异度(62.34%),但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1.21%)与特异度(88.78%)均显著高于单纯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差异,但均能作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CT表现以及MR表现。方法抽取因患有胃肠道粘膜下海绵状血管瘤而进入我院的3例病例,在分析其临床资料的同时,观察其影像学信息,并且总结患者影像学征象。结果胃肠道管壁弥漫性血管瘤病例消化道系统中多个节段的肠壁组织均会受累,不仅较长节段的管壁组织呈现出不规则性的环形增厚征象,而在肠壁增厚因素的影响下,机体管腔保持狭窄状。不仅如此,病变组织中还有结节状的钙化影征象、多发点状的钙化影征象出现。结论本病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认识其CT及MR表现,可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江西奉新330700)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巨大肝血管瘤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供血动脉主干。结果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肿瘤血供消失,供血动脉闭塞,1~2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50%以上者8例,50%以下2例,经手术切除,见肿瘤大部分纤维化。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疗效肯定,认为手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应先栓塞治疗。
简介:(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室四川内江641000)摘要目的利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法,预测我院未来门诊人次的变化。方法根据2006—2010年的统计资料,利用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法建立数学模型,对门诊人次进行统计预测。结论此方法能很好对门诊人次进行预测,对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大咯血患者联合应用明胶海绵(GS)和聚乙烯醇(PVA)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大咯血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S组、PVA组以及GS+PVA组。GS组32例患者,造影后应用GS进行栓塞止血,PVA29例患者,应用PVA进行栓塞止血,GS+PVA组37例患者,联合应用GS和PVA栓塞止血。术后定期随访,对三组患者的止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年,GS组止血29例,有效率为90.6%(29/32),PVA组止血24例,有效率为82.8%(24/29),GS+PVA组止血37例,有效率为100.0%(37/37),三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大咯血患者联合应用GS和PVA动脉栓塞病灶血管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持久,明显优于单纯使用GS或PVA栓塞治疗,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及核磁共振成像两种方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放射科接受的16例使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均进行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CT、核磁共振检查影响特征及诊断结果,同时对比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单独使用CT的确诊率为37.50%,单独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的确诊率为87.5%,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的确诊率为9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学表现,同时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还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