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诊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中几种常见病变的临床应用,初步总结后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该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的优点。方法收集2016—2017我院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仪扫描检查的头颈血管病变100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颈动脉狭窄病例70例,脑动脉畸形15例,脑动脉瘤15例。70例颈动脉狭窄病例包含重度狭窄区150处、中度狭窄区78处。重度狭窄区总共155个斑块,软斑块25个,钙化斑块101个,混斑块29个。15例脑动脉畸形病例包含7例明确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为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2例,血栓形成2例。15例脑动脉瘤病例包含囊状动脉瘤5例,梭形动脉瘤5例,合并小动脉瘤3例,合并出血2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技术可作为诊断治疗头颈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推广,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治的病患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且所有病患均在入院时已确诊病情,满足肺动脉栓塞的患病标准,将病患等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病患均有29例,其中参照组进行一般检查,实验组进行多螺旋CT检查。通过比较两组检查时间、图像清晰度等情况,进而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患在进行诊断之后,实验组所用时间短,图像清晰度较高,诊断效果较好,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一般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栓塞中血管造影效果更好,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方法从我院螺旋CT肾动脉成像资料中选择疑似肾性高血压且做过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0级18例,I级3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0级19例,I级2例,II级2例,III级1例,IV级0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肾动脉成像诊断结果灵敏度83.3,%,特异度95.0%,假阳性率4.2%。结论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性高血压筛选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除了实施常规护理之外,还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后采用综合护理能够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同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精准判断患者颅内动脉瘤情况,临床探讨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检查与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照影(CTA)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5.5期间40例经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按检查方式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1组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检查40例病患,观察2组对40例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颅内动脉瘤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将两种检查所得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观察1组检查准确度为87.1%,观察2组检查准确度为93.5%,两组准确度差值比较无意义,P>0.05;两种方式检查灵敏度各指标比较,观察1组与观察2组在颅内动脉瘤检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差别无意义,P>0.05,观察1组较观察2组颅内动脉瘤阴性预测值差,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性上与DSA无明显差异,临床可采用此方式进行检查,对于一些不适合DSA检查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应用尼莫地平与未应用尼莫地平术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2月—201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16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7例患者术前常规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对照组85例患者术前未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对比术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来观察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否需要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来控制血压。结果术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的平均收缩压为(123.5±24.8)mmHg,对照组为(141.3±23.9)mmHg;手术后试验组的平均舒张压为(73.5±12.2)mmHg,对照组为(89.8±16.2)mmHg。试验组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使用静脉微泵注射尼莫地平可以控制血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肠疾病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小肠疾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和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判定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100.00%(46/46),定性符合情况为91.30%(42/46),对照组患者的定位符合情况为80.43%(37/46),定性符合情况为65.22%(30/46),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小肠类疾病可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CT、MRI进行检查的方法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从2015年至现在收治的经临床或者是病理诊断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CT与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CT与常规MRI序列(T1WI、T2WI、FLAIR)、MRA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表现、检出率,对其诊断准确性进行统计。结果在全部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形、有6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4例患者为静脉畸形。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应用CT进行平扫没有异常的患者为3例,应用CT进行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影与迂曲扩张的血管影的患者有7例。而应用常规MRI与MRA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患者都有扩张迂曲的异常血管团影存在。应用SWI进行检测,结果为患者都能看见斑点状、迂曲的条状低信号影存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应用CT进行平扫的检出结果为6例患者有18个病灶。应用常规的MRI进行检测,检出26个病灶,“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与“铁环征”较有显著的特征。应用SWI进行检测,检出病灶有40个,其中38个为低信号,2个为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静脉畸形患者均为单发,应用CT进行平扫、应用常规MRI进行检查均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应用SWI进行检查的表现为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呈“水母头”征。结论应用MRI常规序列结合SWI序列进行扫描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是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畸形的较好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诊断,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结果分析,诊断标准包括CBF、CBV、MTT,以DSA作为金诊断标准,对诊断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高,诊断优势显著。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诊断,其效果明显,说明诊断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行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0例患者,根据检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检查护理,研究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造影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冠脉图像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脉图像质量,提高造影成功率,且对心率影响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