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包虫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方法予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符合病例要求的100例肝包虫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关注其临床症状等相关患病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总结肝包虫病患者的护理经过。结果治疗组50例肝包虫病患者43例康复,7例失败,总有效率8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医改不断向前推进中,我国护理学界对健康教育的关注与探讨越来越深入,充分表明健康教育在临床一线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够从思想和心理上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及配合度,从而达到护患有效配合的目的,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存性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粘接系统下3种衬洞材料的剪切强度。方法选用新鲜的离体磨牙50颗,分成5组暴露牙本质面。1组和2组选用自酸蚀粘接剂Kerr(OptibondVersa),3组和4组选用全酸蚀粘结剂3M(ESPEAdperTMSingleBond2),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步骤使用后,1组和3组充填SDR,2组和4组充填美丽牙医流动树脂,5组直接充填FujiⅨ玻璃离子水门汀,制备成3mm×3mm的圆柱形试件粘接于牙本质面。所有的样本用DZS-Ⅲ硬脆材料性能检测仪测试其剪切强度,用SPSS13.0对剪切强度测试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组剪切强度最高,第5组剪切强度最低,与其他组剪切强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4组间两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剪切强度无明显不同。结论SDR配合使用kerr自酸蚀粘接剂具有较高的剪切粘接强度,建议临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继发卡氏肺孢子肺炎(PCP)的诊断治疗及PCP的发生与CD4+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2007年2月诊断的34例PCP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患者中有发热、咳嗽、有呼吸困难、间断性咳嗽少痰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00%、76.5%、85.3%、66.5%;血氧饱和度52%~86%;胸片呈间质样改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CD4+细胞极度减少(平均27/mm3);复方新诺明(SMZco)治疗反应良好且安全。结论34例艾滋病病人发生PCP时细胞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艾滋病继发PCP的特异性诊断是病原体检查,但是典型的临床表现、胸片影像网状改变、血氧饱和度降低、LDH升高及SMZco治疗有效也可以明确诊断PC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岳池县花园镇经济条件相同、人员结构相当、空间距离相隔较远的花朝门、马家井村两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观察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加强宣传力度,观察时间为2013年9月—2016年9月,观察期3年。期满后分别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所在村选择14~55岁各200位村民开展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对象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和行为改变情况,并对两个村的3岁以上居民进行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调查(对照组703例,观察组709例),评估两组居民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情况及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村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00%(190/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0%(146/200);观察组村民寄生虫病防治行为形成率为94.50%(18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0%(143/200);观察组肠道寄生虫病总体感染率为11.85%(84/7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8%(125/703),两组比较,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能够提高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改变,有效地预防肠道寄生虫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包虫围手术期护理环节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价值评价。方法选择60例肝包虫围手术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n=30)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展干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形式展开治疗。并对两组两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排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肝包虫围手术期护理环节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减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诊断普查方式了解新疆额敏县绵羊感染肝囊型包虫病情况。方法2014年7月在额敏县采用现患筛查方法,以肝包虫病超声声像图征象为诊断标准,现场调查绵羊肝囊型包虫患病情况。以羊齿龄分组,分别计算不同齿龄羊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率,并分析齿龄与感染率问的相关关系。结果额敏县共超声筛查742只绵羊,其中220只有钙化型肝囊型包虫和54只有非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灶,其中两只经宰杀证实为肝内多发单囊型包虫病灶。羊群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率为36.9(274/742)。非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率为7.3%(54/742),其中1~、2~、3~、4~、5~、>6岁齿龄感染率分别为1.2%(2/162)、1.4%(2/148)、14.0%(16/114)、10.0%(18/180)、15.6%(14/90)和4.2%(2/48);钙化型肝囊型包虫病总感染率为29.6%(220/742),各齿龄感染率分别为9.9%(16/162)、16.2%(24/148)、31.6%(36/114)、47.8%(86/180)、42.2%(38/90)和41.7%(20/48)。以羊齿龄为自变量,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P<0.05);说明羊囊型肝包虫病其感染率随齿龄的增长而呈增加趋势。结论新疆额敏县属肝囊型包虫病的高流行区,绵羊肝囊型包虫病感染从羊幼龄开始出现,3~4岁齿龄呈高发状态,幼龄羊应为预防绵羊肝囊型包虫病的重点。
简介:摘要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以及多种动物,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当宿主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严重的全身疾病,而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弓形虫以包囊形式长期存在于组织器官中。弓形虫有亲神经性(neurtripic),脑组织是共性出包囊最易侵及的部位之一,弓形虫感染对脑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研究弓形虫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在脑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其在宿主脑内的分布对探讨弓形虫的损伤机制极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T管引流在缩短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术后带引流管时间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371例肝包虫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54例肝包虫手术术中行胆总管T管引流手术(T管组n=54)与217例单纯行肝包虫手术(普通组n=217)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在术中包虫是否破入胆管,术中注水探查残腔胆道瘘口修补,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残腔感染率、术后胆道狭窄,术后急性胰腺炎,术后胆总管炎,术后拔除T管胆漏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T管引流在复杂肝囊型包虫病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明显缩短患者术后的带管时间,减少术后残腔的感染,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术中明确包虫是否破入胆道,术中探查胆漏口修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对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96例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患者依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全程优质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手术效果,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检测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我院12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1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包虫病IL-17水平显著高于Ⅰ、Ⅱ型及Ⅳ、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与Ⅳ、Ⅴ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7水平在肝囊型包虫病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感染类型,对患者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