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化学萃取方法处理兔胫神经,并移植于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观察大鼠早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5只作为神经供体,切取双侧胫神经各3cm,经化学方法制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其中15段用4500U/ml的NGF溶液4℃浸泡24小时;另15段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4℃保存备用;选取witar大鼠45只,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组(A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复合NGF移植组、对照组Ⅰ(B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分笼喂养,术后1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胫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大鼠胫后肌群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为平均为A组21.16±2.31m/s,B组为13.37±1.89m/s,C组为21.43±2.18m/s,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神经恢复效果优于B组。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个月,复合NGF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效果更加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及癫痫复发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卒中后癫痫患者104例,再发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再发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发生特点。结果卒中后癫痫患者复发相关因素为先前卒中后癫痫病史、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额叶皮质病变以及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越高(P<0.05)。年龄小于74岁、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和以抽搐收治入院是其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发作类型主要为部分性发作24例(29%)。脑电图为局灶或单侧慢波表现最常见18例(30%)结论36例(33.6%)卒中后癫痫患者1年内有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比早发性癫痫更易复发,其复发的患者的预测因素与年龄年轻化、临床上抽搐症状的存在和德巴金的单药治疗有关。脑电图的主要形式为局灶或单侧慢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手术中标准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听神经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有43例患者。对照组根据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时间。结果①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7.67%,对照组为79.07%,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②手术时间对照组为(216.73±41.34)min,观察组为(186.29±34.77)min,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通过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其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86例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同期选择前来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电生理进行分析。结果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四肢无力,自发疼痛等,在在远端潜伏期以及远端波幅方面神经传导速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青壮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电生理异常可在该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对心脏电生理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未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电生理检查阳性61例,所占比例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7.1%,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后会对心脏的电生理产生严重的影响,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肌肉刺激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电生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120例,将其按照111比例平均分为精神源性疾病组、肌源性疾病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将其检测定量肌电图与直接肌肉刺激法先后进行治疗,现对于直接肌肉刺激法进行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肌肉刺激、神经刺激、神经与肌肉刺激三种波幅对比。结果肌肉刺激法下波幅参数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神经源性疾病组患者,以及肌源性疾病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剩下三个参数在三组患者之间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肌肉刺激法能够有效区分肌肉的肌源性或神经源改变,为神经肌肉疾病生理诊断中技术的相对有益性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手术前后,患者的SCL-90因子分析中,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恐怖封因子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等干预,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改善患者身体状况。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有显著差异,在护理中也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来进行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电生理检测在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5年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将同期确诊为周围神经病变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感觉传导指标、运动传导指标检出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腕部正中感觉动作电位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腕部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以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指标检出值与对照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生理检测是诊断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的有效技术,腕部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的减慢是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最主要的电生理改变,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间我院治疗的患者170例,均诊断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痊愈,无效8例,总有效77例,对照组患者24例治愈,无效19例,总有效66例,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好转并且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微波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震动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χ2=4.021,P=0.045)、总体有效率(χ2=13.067,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配合微波治疗,能显著改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状况,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6例脊髓损伤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均实施康复科护理常规,观察组还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自行排尿时间、入组2个月后自行排尿残余尿液量以及膀胱尿道异常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胸髓损伤、腰髓损伤、颈髓损伤病人恢复自行排尿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自行排尿残余尿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1个月、2个月时B型超声检查异常以及尿路感染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促进病人膀胱功能的康复,减低泌尿系统相关异常率,护理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中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对其影响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随机性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功能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障碍恢复情况。结果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功能电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联合采取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仅单纯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FSS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FSS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联合采取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课程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生理学核心课程的建设实践,从教学内容的遴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考核方法的创新和网络课程建设四个方面对核心课程的建设内涵进行了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以此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脑瘫儿童,门诊及住院治疗时间于2016年6月—2018年2月,随机数字表分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单一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组间的临床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00%)、生存质量评分(89.76±5.2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研究组(2.00%)与对照组(3.00%)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伴吞咽障碍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可以获得有效的功能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