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心理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法在2018年5月至8月期间,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在某社区门诊输液室,对281名输液患者,其中男性93人,女性188人,年龄69.99±12.17岁,随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访谈调查281人次,当场收回281份问卷,回收率100%。在281例中,患心脑血管疾病165例,占58.7%;患呼吸系统疾病48例,占17.1%;患糖尿病稍微11例,占3.9%;患其他疾病的57例,占20.3%。病程1年之内的79例,占28.1%;1~3年的41例,占14.6%;3年以上的161例,占57.2%。HADS-A评分均值为19.18±1.95;HADS-D评分均值为16.86±1.80。结论社区门诊输液成员中,以中老年退休患者为主,女性比例偏高,患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占很大一部分,且病程都比较长,在这些患者中多数人心理存在焦虑和抑郁的倾向,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这些将有待于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改善社区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疾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护理对于减少输液室输液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以方便为门诊输液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法本文选择采用分组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门诊输液室所收治的进行门诊输液的患者,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8月,本文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护理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配合采用相对应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评价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常规护理组为25.00%(10/40),风险护理组为5.00%(2/50),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常规护理组为75.00%(30/40),风险护理组为97.50%(39/40),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过程中为患者配合采用风险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可有效的控制门诊输液室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于输液的护理满意度,能够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注射室输液不良反应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按输液不良反应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化输液不良反应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缓解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反应均在治疗后缓解、消失,无后遗症。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完全消失时间为(126.24±46.61)min,对照组为(160.54±41.36)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组间差异P<0.05。结论门诊注射室输液不良反应患者采取综合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快速缓解不良反应情况,且患者对该护理措施较为认可,值得推广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减少儿科输液室输液相关投诉中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输液室输液患儿中随机抽取50例展开研讨,分为观察组,对患儿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抽取同期50例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的输液患儿,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投诉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输液相关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临床在儿科输液室输液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输液相关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应急护理措施,以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累及系统分布、药物种类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的分布比例为46.34%,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分布比例分别为13.41%、17.07%、13.41%,皮肤是最常见的累及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次之,与其他累及系统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头孢类药物的分布比例为35.37%,排名第一;其次是青霉素类药物(18.29%)和中成药(9.76%),与其他药物种类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82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80例不良反应患者对疾病病程及程度影响不明显,有2例病情延长。结论护理人员对相关的药学知识进行掌握后能够在用药的过程中正确的判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采取应急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