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颤动的临床防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40例临床防治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40例,慢性房颤24例,持续性房颤10例,阵发性房颤6例。34例复转心律,能从事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发生脑梗死4例,经积极治疗死亡1例,其余2例痊愈,1例无改善。结论症状性房颤,发作时伴有胸闷不适,以维持窦性心律为首选策略。控制心室率能够改善症状,改善左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恢复并维持整齐的窦性心律肯定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感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优质的治疗,显效8例,占38.10%,有效10例,占47.62%,无效3例,占14.29%,总有效率85.71%。结论经过优质有效的治疗后,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明显的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心房颤动 临床治疗 并发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心房颤动患者29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有效救治,27例患者的心房颤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患者日常活动所受影响减小,1例患者治疗无效,1例患者死亡。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存在头晕心悸、疲乏气急等症状,经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可以消除,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0例心房颤动的f波,心室率,RR间距的变化a范围及QRS形态。结果f波的粗细形态有助于转复的窦性心律成功率的高低;房颤时发生宽大畸形的QRS波,可以鉴别是室上性搏动伴有室内差异传导或是心室的异位搏动;连续成串发生时,判断是室上性或是室性心率过速,根据心室律快慢诊断房颤的性质。结论心电图检查诊断心房颤动准确率高,应当重视心房颤动心电图的心电现象,发挥其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的同时,对于其电解剖特征的影响。方法针对心房颤动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有高血压进行分组,同时进行电解剖特征的分析,探究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电解剖特征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针对性比较患者的心房电压发现,有无高血压对于患者的心房电压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消融情况发现,非高血压患者的消融情况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对心房颤动患者电解剖特征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心房颤动 电解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区别,从临床实例出发归纳心房颤动时室内早搏和室内传导差异的鉴别纲要。方法对我们医院住院或曾经住院的五十名病人进行病例研究分析,从病人的心电图R-R间期,QRS形态,QRS波群和QRS时间的差异出发,同时研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鉴别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与室内传导存在心电图可观性差异,可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心电图波形波段结合病人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病人心脏的具体情况。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存在一定的鉴别难度,可从心电图的波形波段和具体临床病况进行区别。

  • 标签: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传导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并开展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2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A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B组,使用心脏彩超(PAF)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短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联律间期平均值与非阵发性患者存在显著区别,其影响因素涵盖面较广,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彩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1例腹部不适症状;观察组出现1例腹部不适,1例呕吐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对治疗带来影响。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心脏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另外选择同期接受诊断检查的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分别对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加强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心脏超声诊断。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临床心脏超声诊断检查可知,在患者左心房内径情况方面,两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且在两组患者E/A情况方面,两组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合并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检查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3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来我医院治疗单纯性高血压的患者37例,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3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过心脏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左心房内径以及E/A与对照组37例高血压患者相比呈现出P<0.05的最终结论,探讨分析有效;试验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室间隔/左室后壁与对照组相比呈现出P>0.05的最终结论,说明探讨分析无效。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感受到患者的心脏结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对患者的心脏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加以掌握,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相比,特异性较为明显。

  • 标签: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判断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3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本院同时间的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检查E/A、室间隔/左室后壁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但两组患者是在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的左房内径长于对照组的,且差异在统计学的范围之内(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有助于观察患者的生理情况和心脏结构上的变化,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时患者的心脏超声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入院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观察不同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情况、二间瓣DE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内镜方面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超声检查用于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可明显观察到患者心脏心态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指标的改变、患者左心房的扩大等,相对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临床上应对其加强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6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单纯性高血压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A和左房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室间隔/左室后壁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在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超声心动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1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I组,n=68)和胺碘酮+厄贝沙坦组(Ⅱ组,n=68),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I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9%,与Ⅱ组(9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个月,I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1.2%,65.2%,60.6%,Ⅱ组分别为88.1%,86.6%,82.1%,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个月后,I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Ⅱ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用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明显改善左房重构。

  • 标签: 心房颤动 胺碘酮 厄贝沙坦 左房重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高龄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龄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首先进行常规治疗,然后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患者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清晨静息心率、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BNP低于治疗前,长R-R间期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高龄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和心率。

  • 标签: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高龄 快速永久性心房颤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对高龄慢性肺心病合并快心室率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7例年龄70岁以上、肺心病合并快心室率心房颤动(心室率>120次/分)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组(试验组,43例),β阻滞剂联合地高辛组(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心率达标比率、转复为窦性心律比率、肺动脉压下降幅度、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幅度及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幅度及副作用。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达标比率明显提高(92%比76%,P<0.001))、转律比率增加(17%比8%,P<0.001))、肺动脉压下降幅度增加(11.02±2.03mmHg比9.32mmHg±1.96mmHg,P=0.03)、动脉血氧分压上升幅度增加(19.66mmHg±3.15mmHg比14.21mmHg±5.36mmHg,P=0.04)、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幅度增加(8.23mmHg±2.44mmHg比6.33mmHg±0.64mmHg,P=0.03)、出现治疗有效的时间明显缩短(2.68天±1.03天比4.36±1.55天,P=0.002)。两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哮喘及心衰加重等副作用。结论地尔硫卓静脉注射用于高龄肺心病伴快心室率房颤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地尔硫卓 肺心病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来源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厄贝沙坦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服药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PAF复发率分别为80.0%、24.4%与93.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减少房颤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厄贝沙坦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应用于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以后转复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LVESV、LVEDV、LVEF水平及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应用于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步长稳心颗粒 胺碘酮 联合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方法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患者1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窦律下植入心房电极患者1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房波振幅、阻抗、术后起搏阈值,并对两组患者置入心房电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都成功植入心房电极,观察组房波(f波)振幅为(1.6±0.7)mV,低于对照组的(3.9±0.8)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阻抗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窦律后与对照组在心房波高度、阻抗、起搏阈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双腔起搏器 心房电极 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