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00例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3年后的患者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100例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67例,占67.00%;阿德福韦酯耐药22例,占22.00%;替比夫定耐药10例,占10.00%;恩替卡韦耐药2例,占2.00%,替诺福韦0例,占0.00%。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替诺福韦、恩替韦卡有较强抗病毒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运用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份到10月份收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12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产后出血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宫缩素联合子宫按摩;观察组患者给予宫缩素,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产后2小时以及24小时的出血量情况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93.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率78.33%,经比较,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运用经阴道行无齿卵圆钳钳夹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出血量显著减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C)中EGFR的基因突变因素及影响。方法选取105例EAC及BE的患者标本,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患者标本,采用EGFR抗体和其突变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IHC)用突变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些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特异性抗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探讨食管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转变过程中基因、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05例EAC及BE标本中,11例IHC染色阳性。在这些阳性标本中,6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5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21的L858R发生替代突变。阳性检出率为10.5%。30例ESCC患者标本未发现EGFR基因的突变。结论部分EAC及BE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EGFR基因的突变可能在EAC早期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EGFR基因的突变特异性抗体作为一个预测性的生物标记物,评估食管上皮异型化与腺癌发生的风险,并指导食管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病例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周岁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卫生院2015年1月~3月接种白破联合疫苗100例小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主动预约、宣教解读、随访评价等一系列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与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中给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有效安全,同时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驱白巴布期片治疗白癜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医的白癜风病人126例,将他们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外用驱白巴布期喷剂进行辅助治疗,基于以上基础,实验组病人则以口服5片驱白巴布期片(po,tid)配合治疗;而对照组病人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口服白蚀丸6g(po,tid)配合,治疗后半年,统计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数据,并且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病人63例,治愈36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病人63例,治愈18例,有效22例,无效23例,整体治疗有效率为63.49%,以上两组治疗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一般的口服白蚀丸治疗,驱白巴布期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例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全部患者严密监测及标准化的护理干预,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早期严密监测,12例颅脑术后患者急性脑积水症状均及时被发现,并得到了有效治疗。12例患者中,出现一侧肢体功能障碍1例,语言障碍2例,其余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早期的监测,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患者意识活动障碍、生命体征异常、持续头疼呕吐、引流液异常等并发症状,通过采取标准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控制其病情恶化速度,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幼儿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社区预防控制中心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的健康幼儿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统计每种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接种后幼儿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远高于27.5%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幼儿接种百白破(无细胞)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率较高,根据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根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情况将患者分为突变型组32例和野生型组47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患者在性别、病理类型及是否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组患者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第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吉非替尼治疗较敏感,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7月接收的140例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健康儿童,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为对照组儿童实施基础的一般护理措施,为观察组儿童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儿童经过各自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保证儿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儿童68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儿童接种次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儿童接种后对其进行随访,并记录和统计随访结果,针对出现不良反应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儿童局部胳膊红肿6例、儿童发热9例、儿童局部硬结3例、儿童过敏性皮疹2例、儿童接种上肢水肿3例、儿童接种部位化脓1例;加强免疫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00%,显著高于基础免疫组儿童的1.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接种次数呈现出反比关系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次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儿童在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之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应当根据总结归纳的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卵巢癌确诊时多为晚期,其死亡率及复发率较高,治疗困难,预后多不佳,分子靶向药的出现为卵巢癌治疗带来希望。特别是PARP抑制剂用于治疗BRCA1/2突变的晚期卵巢癌,可明显使患者生存获益,本文就肿瘤细胞损伤修复通路、PARP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其在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4例于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婴幼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42例婴幼儿。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常规疫苗接种护理,观察组婴幼儿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发热、局部红肿、硬结、无菌化脓等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婴幼儿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计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接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接种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