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技能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研究组给予行为技能康复训练,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品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行为技能训练,能够促进整体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冲动干预护理缺陷的原因,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依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进行研究,对其中冲动干预护理缺陷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原因,精神症状25例(占62.5%),与病友、家庭闹矛盾6例(占15%),自知力缺失5例(占12.5%),护理人员态度不冷静2例(占5%),其他因素2例(占5%);护理缺陷因素护理方法不当30例(占75%),护理不到位6例(占15%),责任心不强2例(占5%),态度不冷静2例(占5%)。结论对精神病人的冲动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应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专科护理知识、沟通技巧的教育,是减少护理缺陷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SCL-90症状评分,并分析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例数、抑郁例数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属多存在一定的不良心理状态,加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简介:(吉林省延边社会福利院吉林延边133000)摘要精神病患者日益增多,给社会、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精神病患者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因此,精神病患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管理工作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积极倡导精神病人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这对于精神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缓解症状,防止功能衰退,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环境,促进其心理和社会功能获得显著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在社区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系统,特别要加强精神患者的社区保健工作,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推行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能够尽早回归社会。
简介:(1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810007;2青海省师范大学生地学院810008)摘要目的评价精神科住院患者抗抑郁剂的适应症、使用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0年度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使用了各种抗抑郁剂的167例患者诊断、用药种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抑郁剂主要用于情感性精神障碍(63.47%),其次是精神分裂症(20.96%)、神经症(13.77%),少部份用于脑器类精神障碍(1.2%)、进食障碍(0.6%)。采用频度最高的是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5.09%),其次是其他新型抗抑郁剂(24.55%)、传统抗抑郁剂(20.36%)。结论临床已经从传统抗抑郁剂转为以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ls)及其它新型抗抑郁剂为主流的药物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MECT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ECT治疗。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在术后实行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精神疾病采用MECT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