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抗凝强度华法令(INR1.5-2.0)治疗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并与常规强度(INR2.0-3.0)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低抗凝强度组)76例(INR1.5-2.0),华法令用量1.875~3.750mg/d,对照组(常规抗凝强度组)82例,华法令用量3.125~5.625mg/d。华法令用量根据INR调整,用药1年,分别观察栓塞、出血、死亡例数。结果研究组年栓塞率为1.3%,对照组年栓塞率为1.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低抗凝强度华法令,使INR保持在1.5~2.0,既具有抗凝效果,降低了脑栓塞的危险性,又与常规强度华法令组疗效间无差异,患者服药顺从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华法林在预防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常规抗凝强度华法林1组、低抗凝强度华法林2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服华法林1次,华法林1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为2.2~3.0,2组INR为1.5~2.1,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00mg。各组均随访2年。观察各组全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1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及2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抗凝强度的华法林能有效减少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性卒中事件发生,且相对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对6例服用华法林致消化道出血(华法林组)和5例服用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致消化道出血(新型抗凝药物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在服用药物之后的发生时间、出血特点、住院时间,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两类抗凝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估。结果两组在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严重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内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引起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服用药物100天之类的比率为77.8%,而华法林组比率为41.6%。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吡啶等会加重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P<0.05)。结论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特点以及住院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服用药物100天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明显高于华法林组。并且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加大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某省不同地区应对风险灾害社区抗逆力水平,阐明影响该省应对风险灾害社区抗逆力的因素。方法以TOPSIS法计算得到的不同地区各评价指标归一化数据为基本资料,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不同地区应对风险灾害社区抗逆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因素。结果农村社区抗逆力水平高于城镇,城镇高于城市;个人与所在社区的关系、社区居民之间的亲密程度、社区拥有的资源情况、社区发展潜力、社区的灾害管理能力和社区的信息沟通交流均为影响该省社区抗逆力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社区参与度,提高社区灾害管理能力,增强社区资源拥有率,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灾害的社区抗逆力水平。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血清检测对于女性不孕的诊断意义,将血清标本分为女性不孕患者组和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合微孔板抗原成免疫复合物,再与酶标记物结合,通过酶底物颜色反应检测阳性率。最后发现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与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72/300)和1%(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P<0.05);不孕组抗精子抗体和健康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77/300)和1.8%(1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1,P<0.05)。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7.7%(23/300);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0%。因此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与女性不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片结合体表与传统体表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这期间在我病区经右臂置入PICC导管的66例肿瘤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体表测量法(横“L”法)以及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两种测量方法,进行PICC置入长度的测量,置管后即摄X胸片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到达上腔静脉下1/3。结果66例病人中采用横“L”体表测量法测量准确58例,准确率为87.88%;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测量准确63例,发生率为95.4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文对比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其中,胸片结合体表测量方法相比较于常规体表测量方法更加具有优势,提高了PICC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下1/3的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20例其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2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初诊还是复发无关,主要是集中在治疗后的3个月(68.8%);有6例患者是发生的单一不良反应,另外10例皆是2种或者是合并有2种以上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且服用他巴唑治疗的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6.2%要明显高于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患者的1.1%(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会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特别是在开始治疗的前三个月,要尤其重视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优缺点,实行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意义。方法收集178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测量耳后切口的长度,最短的切口为3.3cm。结果实行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受试者术后平均听力在33dB左右。正确识别率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而不断增加,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扬扬格双音节词识别率大于等于90%的占94.7%。语言能力随植入时间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聋儿中主题对话达到三四级的占89.5%。于正常情况切口人工耳蜗植入的聋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小切口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最大意义便是外形美观,术后听力效果好,极大减轻了聋儿家长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