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应用中的效果,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通过设置风险管理岗位、进行风险知识培训、执行风险控制制度及操作规范、应用风险评估表、持续风险监控及考核等方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ICU病区护理高危风险控制及护理质量情况。结果ICU风险管理后压疮、VAP、CRBSI、CAUTI、错误吸入发生率均较管理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管理后较管理前也明显减少;护理质量考核也显著较管理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ICU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是保障患者安全及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量化分级管理在医院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护人员6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名医护人员。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试验组采用量化分级管理方式,比较两组失误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并对两组医护质量和医护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失误及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医护质量和医护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分级管理在医院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医疗失误和医疗纠纷,并其能显著提升医护质量和医护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级检验方法学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68例血脂生化检验标本,分别进行分级检验和传统拉网式检验,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血脂指标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分级检验和传统拉网式检验检测的TG、TC、HDL-C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测LDL-C、ApoA、Apo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拉网式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可提高阳性检测率,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以山西省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卫生所中的300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老人病例进行分组并且进行对照,按照每150人一组,根据实验需要,对参考组进行常规护理;针对实验组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最终对两组患者的跌倒次数以及护理后续的老人满意程度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结果经过详细统计,实验组被测老人的跌倒率明显比参考组的数据少,老人的满意值也非常高;实验组人员出院后对于专业防护护理的知识也了解相对较多。结论经由山西省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卫生所研究人员对老年内科跌倒人员进行实时实验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实验,已经降低了老人意外跌倒率的次数,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加强了患者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内科患者跌倒管理中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28例心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分级组,各164例。常规组行跌到风险传统护理,分级组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以及有关跌倒知识认知评分和态度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分级组跌倒发生率2例(1.22%)显著低于常规组16例(9.76%),分级组的知识评分、态度评分以及平均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行跌倒分级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患者对于防跌倒知识和态度的评分,同时,还能够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未实施风险管理前妇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40例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住院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管理效果、工作质量。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97.5%高于参照组75%,实验组总投诉率2.5%低于参照组27.5%,实验组纠纷率5%低于参照组35%,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后的妇产科护理,其护理工作质量具有明显提升,护患纠纷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急诊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病情不同分为脓毒血症组(22例)和严重脓毒血症组(40例),同时根据患者28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和死亡组(21例),对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MEDS评分和SOFA评分和血乳酸水平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患者其SOFA、MEDS、APACHEII评分、血乳酸水平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SOPF、MEDS、APACHEII、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随着MEDS危险分层的增加,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MEDS)由于其操作简单,需要的指标数据较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评估脓毒血症患者危险分层以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8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74例患者作为护理管理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3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7例患者均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预后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后,急诊抢救时间、预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相应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且组内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同时,强化患者预后康复率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焦虑症的42例患者,对其进行心理CT测量,分析心理控制源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测量后,患者的焦虑总分为61~82分,平均焦虑总分为(71.2±8.1)分;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主要是机遇,应付方式主要是幻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成熟型应付方式在机遇的负向预测效果显著(P<0.01),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在有势力他人和机遇的正向预测效果显著(P<0.01),混合型应付方式的正向预测效果在有势力他人、机遇和内控性的正向预测效果显著(P<0.01)。结论当焦虑患者面对应激事件时偏向于较为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这和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循环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价值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进行住院医治的5种病种的68例泌尿外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PDCA循环护理风险管理,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泌尿外科患者护理效果更好,在临床护理中起显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加强风险控制与护理管理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400例做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选择2013年5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400例做为观察组,进行风险护理管理;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风险事件明显减少,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在实施风险管理后的知识考核评分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前的评分,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控制和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探究心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心脏内科患者2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感染发生几率为指标监控病房以及治疗中造成感染的因素。结果心脏内科患者医院总感染率为12.28%,患者的原发疾病都是心脏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均在服用抗生素,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均≥65岁、存在入侵操作以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在12d以上,极易发生感染,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危险因素分析评估可以有效为针对性预防机制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强化医院对心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实现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值得在临川治疗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免疫室的200例传染病阳性标本进行研究,其中,检疫的免疫项目包括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甲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等。本次研究中均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在200例标本中,共检出梅毒62例,乙型肝炎100例,甲型肝炎16例,艾滋病病毒携带22例。结论免疫室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控制医院感染,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实验室等。
简介:目的探讨应激情景中,特质焦虑的稳定性变化、状态焦虑的唤醒及健康状况的归因。方法在真实存在的、自然发生的应激情景(SARS)中,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对5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非应激情景中,被试的特质焦虑高于状态焦虑,应激情景下,状态焦虑高于特质焦虑且特质焦虑的稳定性受到明显影响。同时,不同基础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其状态焦虑的变化过程及应激情景中的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亦不相同。结论应激事件的刺激使特质焦虑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不同基础特质焦虑水平的个体在应激事件中状态焦虑唤醒水平的相似性(倾同性),但其健康状况归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