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实行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规范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住院患者3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标准规范治疗,B组在标准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标准规范治疗与丹红注射液结合的方法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并有效降低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有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而且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16/20),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情况,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简介:(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00)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分别以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丹参酮Ⅱ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硝酸甘油用量,Holter检出的心肌缺血的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有效,且两组治疗后Holter检出的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丹参酮ⅡA组更显著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有效缓解心绞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分成4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5.0%和57.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0%和75.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7.5%,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使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7.3±2.4)分。结论在不稳定性踝关节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及时发现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确定骨折分型,确定患者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合并症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类型科学选择固定方法。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规范操作,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采取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病例,其中手术治疗(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为观察组,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及患侧肢体活动度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均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腕关节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5±0.5周,40例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DHS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观察组给予患者PFN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PFN较DHS两种方法比较而言,PFN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简便、对患者的伤害较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大小方面都比较显著,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