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确定脉冲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脉冲方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脉冲辅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脉冲方法进行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进行脉冲辅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论应用脉冲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脉冲冠心病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核诊断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收集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中选取22例,给予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与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V)扫描,18例采用MR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具体检查情况。结果2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12例(54.5%)乙状窦或横窦单纯受累,10例(45.5%)乙状窦、上矢状窦或横窦共同受累。经MRI扫描,提示多数(77.3%)患者的T1WI、T2WI信号呈“双高”表现。18例经MRI增扫,显示患者局部静脉有强化表现,脑静脉窦壁呈环形样、三角样强化,而其内部血栓主要呈空三角征,无强化现象。MRV扫描下,脑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范围较窄,且缺乏规则性。结论采取核诊断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扫描,操作简单、安全,对于早期发现和指导临床用药均具有重要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诊断技术 脑静脉窦血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合理的肛瘘核检查序列、扫描方法及优化的扫描参数以获取优质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方法通过选取不同扫描方法及扫描参数不同,从图像显示肛瘘内外口及瘘管走形情况方面来分析图像质量。结果肛瘘核检查选取自旋回波类序列,平行或垂直肛管走形的扫描方法、优化的扫描参数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有助于显示肛瘘内外口及瘘管的走形。结论肛瘘核检查,序列选取合适,扫描方法合理,优化扫描参数,缩短扫描时间能为肛瘘的诊断提供最优的图像。

  • 标签: MRI 检查设备 扫描方法 参数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眠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晚口服安定5mg,rTMS组行经颅刺激治疗,疗程均为14d,通过PSQI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以及组间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时间增加,睡眠结构趋于正常。结论经颅刺激对失眠患者有明显疗效,不仅能够提高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而且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白昼的机能状态,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昼间生活工作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重复经颅磁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尘肺伴发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患者按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尘肺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00%,对照组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尘肺病伴发胸痛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尘肺 胸痛 磁热穴位敷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核增强扫描中应用静脉套管针,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600例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使用套管针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护士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套管针的连接及应用、心理护理等方面,使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已经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静脉套管针的应用,降低了穿刺部位的外渗状况,降低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增强扫描 静脉套管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和中成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配合珠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磁珠耳穴贴压 眩晕病
  • 简介:摘要随着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不断进步,研究其相关问题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方法,在得出相应结论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就此提出了个人观点与看法。

  • 标签: 重复经颅磁 刺激治疗 卒中后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刺激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00例,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取常规康复训练+经颅刺激治疗的为观察组,择单纯性常规康复训练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BI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经治疗之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经颅刺激治疗可实现对患者BI评分的提升;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经颅刺激治疗可实现对患者NIHSS评分的降低。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经颅刺激治疗,可提升患者康复功能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康复疗效 应用效果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式珠技术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的应用。方法选择血液样本共100份,使用Luminex100流式珠仪以及Labscreen流式珠试剂盒进行PRA检测。结果在所有血液样本中,阳性20例,阳性率为20%;其余80例血液样本均显示阴性。其中20例阳性血液样本中,8例有输血史,12例有妊娠史。结论为了能够保证输血安全,在对患者进行输血的同时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以及病史,对于有输血反应者以及曾经有过输血史的患者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严格行交叉配血。

  • 标签: 流式磁珠 群体反应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3.0T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豆状核的相位值,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豆状核的脑铁沉积与侧别、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⑴收集年龄20~85岁的126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组及女性组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经后处理在校正相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相位值,分析相位值与侧别、性别的相关性。⑵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六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校正相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相位值,分析正相位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⑴男性组和女性组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相位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健康成年人壳核、苍白球的相位值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⑶壳核、苍白球的相位值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r值=﹣0.072、﹣0.049,P值均>0.05)。结论健康成年人豆状核的脑铁含量与侧别、性别及年龄均无相关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铁沉积 性别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寻求产后抑郁症患者保持安全母乳喂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系统的rTMS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2周后均开始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2.1,p<0.05)。治疗2周,治疗组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4周、6周差异逐渐缩小。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rTMS治疗产后抑郁症与药物治疗相比,整体疗效相当,但起效更迅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产后抑郁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颅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层神经细胞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刺激技术。重复经颅刺激(Rep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是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1,因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领域研究或治疗,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治疗的各个环节需要人员密切配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介绍治疗体会如下。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科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对脑梗死伴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选取于我院接受诊断的114例脑梗死伴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具接受常规1.5T磁共振(MRI)扫描以及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扫描(1.5TMRI-SWI),比对MRI与1.5TMRI-SWI的病灶检出情况以及MRI与SWI脑出血病灶检出情况。结果1.5TMRI-SWI的病灶检出率显著优于MRI的病灶检出率(P<0.05);SWI的脑出血病灶检出情况显著优于MRI(P<0.05)。结论1.5T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应用于脑梗死伴出血诊断中其病灶检出率与检出敏感性高。

  • 标签: 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梗死伴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复经颅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自发病后1至10d给予TMS治疗,半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经过为期半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康复组为92%,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康复组FMA和Barthel评分明显改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重复经颅刺激康复治疗,除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之外,同时也可加强运动能力,在真正意义上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0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SWI序列及MRI扫描,同时分析常规序列、SWI序列出血价值,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SWI组水肿、挫伤、出血等显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SWI组扫描显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伤所致脊髓损伤出血中,水肿最多,明显高于坏死、增粗及出血,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SWI)可表现脊髓损伤病灶范围,属于脊髓损伤的临床理想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出血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