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气道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功能、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O2/FiO2、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行气道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并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的心脏手术,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顺利渡过术后早期危险期,因此,呼吸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心脏直视术后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拔管后的护理以及怎样预防肺部并发症。方法对21例心脏直视术后人工气道病人的呼吸道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无并发症顺利拔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该系统任何环节的功能障碍均会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心外科治疗的临床业已证实,呼吸系统功能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有绝对的重要作用。心脏术后病人早期呼吸功能极不稳定,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和人工气道护理以及拔管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较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积极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护理可杜绝此并发症,以达到预防肺部感染、窒息、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心外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呼吸系统术后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面罩吸氧治疗,干预组则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血气分析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2001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500例各种原因需使用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管理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在500例患者中425例经治疗顺利脱机并拔出气管插管顺利转出ICU,5例出现意外拔管,20例由于不能撤机行气管切开后序贯脱机,20例由于病情危重死亡,30例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患者的呼吸道失去湿化过滤等功能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管阻塞等并发症。规范护理流程,提高防范意识,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概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创造早日拔管的条件,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40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在治疗1h时段、12h时段、24h时段的心率指数、呼吸值、氧合指数值、PaO2值和PaCO2值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2.5%、5.0%和(10.2±2.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32.5%、22.5%和(15.5±2.7)d(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心肺功能,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方式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0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8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临床各项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6.66±4.44)次/分钟、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为(98.71±10.54)mmHg、24小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1.44±3.05)mmHg、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54±0.21)天、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4.44±1.22)天;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显著,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PH、PaO2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大大提高患儿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从我院挑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3.67%,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化则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化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